资源简介 年 级 初一 学 科 自然科学 版 本 浙教版 内容标题 第二章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一、教学内容 生物与非生物 二、考点清单 (一)学习目标: 1. 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 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 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难点: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观察蜗牛 (1)蜗牛的外形特征: 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 触角:两对,前短后长。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口里有鄂片和齿舌,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3)现在人工饲养的白玉蜗牛可以食用。 (4)领悟: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一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次序。二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三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 A. 触觉 B. 视觉 C. 味觉 D. 嗅觉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蜗牛对外界具有的感觉功能。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没有听觉。白醋具有非常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当蜗牛受到白醋刺激后,马上远离,说明蜗牛具有嗅觉的功能。 答案:D 例2:学校的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甲、乙、丙三位学生结伴同行,因为对捕捉地点出现分歧而单独行动,甲向背阳潮湿的田垄边走去,乙向向阳干燥的高地上走去,丙走进了水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其中一人捉到的蜗牛特别多。 (1)请问捉到蜗牛特别多的这位同学应该是(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一样多 (2)据你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 ) A. 上午 B. 下午 C. 晚上 D. 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以 (3)据你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依据是( ) A.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 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或水中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1)对照这一生活习性可得出三位同学中甲同学捉到的蜗牛会特别多。(2)最佳捕捉时间应该在晚上。(3)其依据是A. 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2】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具体可以通过下表展示: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能否反应 能 否 能否生长 能 否 能否生殖和发育 能 否 能否遗传和变异 能 否 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能 否 是否需要营养 是 否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鲫鱼的肋骨 B. 鲫鱼标本 C. “喝水”的鲫鱼 D. 鲫鱼“喝”的水 解析:生物具有生命。有应激性、有生长、繁殖、变异等现象都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属于生物的重要标准。鲫鱼肋骨,鲫鱼标本和水没有生命的特征,因此它们都不属于生物。 答案:C 例2: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体小且为绿色 B. 能呼吸 C. 碰一下会缩成一团 D. 能生长和繁殖 解析:判断生物的依据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现象、能新陈代谢、能呼吸、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答案:A 例3: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新陈代谢作用 B.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适应性和多样性 D. 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解析:判断生物的依据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现象、能新陈代谢、能呼吸、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而地衣能在岩石上生存,说明它能适应环境,同时它能分化岩石,说明它也能影响环境。 答案:D 例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自行车厂生产大量相同的自行车 B. 冰雪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 C. 柳枝在风中摆动 D. 绿豆萌发成豆芽 解析:生命现象表现在有应激性,能生长发育,有遗传变异等,根据题意表述的内容,即可判断出答案。自行车厂生产自行车,冰雪融化、柳枝在风中摆动都不符合生命现象的特征,绿豆萌发成豆芽,是生物的生长现象。 答案:D 例5: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 ) A. 植物的种子萌发 B. 甘薯长出新叶子 C. 糖水蒸发得到糖的结晶 D. 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加到2.5千克 解析:植物种子萌发、甘薯长出新叶子、鸭子质量的增加都能反映生物的生长现象。糖水蒸发得到糖的结晶只是一种物理现象。 答案:C 【知识点3】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1、动植物主要通过营养方式(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自由快速运动、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加以区分。 2、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养料,自养。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要从外界摄食获得养料。 3、领悟: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有很多项,但是关键要抓住营养方式不同,植物是自养,动物异养。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生物属于动物的是 ( ) A. 含羞草 B. 猪笼草 C. 捕蝇草 D. 海葵 解析: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后叶片会合拢,叶柄会下垂,能动,但它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自己制造养料,属于植物。猪笼草和捕蝇草虽然都能捕食昆虫,这是因为它们生活在贫瘠的土壤中,需要将小虫消化后来补充营养,获得养料的主要方式仍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都属于植物。海葵生长在海洋中,模样像漂亮的葵花,这有利于海葵迷惑小动物进行捕食。 答案:D 例2:植物的叶一般呈绿色,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者黄绿色,但我们仍把它归为植物,这是因为( ) A. 它不能移动 B. 它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C. 它不会繁殖 D. 它只能在阳光照射下生活 解析: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营养方式,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例3: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请你从下列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A. 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 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C. 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D. 松树自己制造养料,狗通过摄食获得营养 解析:抓住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够自己制造养料,属于自养;动物只能从外界获得营养。 答案:D 例4:下述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B. 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 C. 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 D. 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可以说是动物 解析:动物和植物都需要营养,所以选项A错误;动植物的区分主要看营养方式,不是看能否运动,所以选项B、选项D错误; 答案:C 例5: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______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十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环节。在一个具体的探究背景中,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1)实验一中分别用不同的物体在蚯蚓前面晃动,蚯蚓没有反应,说明蚯蚓没有视觉。实验二中用不同气味的物体进行实验,蚯蚓能够做出反应,说明蚯蚓有嗅觉,因此可以得出蚯蚓的头部有嗅觉器官。实验三中蚯蚓很快向阴暗处爬去,说明它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变化。 (2)根据不同环境中蚯蚓的数目可以判断出蚯蚓适应生活的环境。 答案:(1)视觉 嗅觉器官 感光细胞 (2)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四、应考锦囊 1、通过观察蜗牛和蚯蚓的活动,一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次序。二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三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在相关的实验探究中得心应手. 2、充分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抓住主要区别就能从根本上做好这一类的中考题。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有很多项,但是关键要抓住营养方式不同,植物是自养,动物是异养。这在相关的探究题中经常出现,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 五、本讲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要学会多提科学问题,从生物的特征上理解这些现象是不是生命现象,对于动植物的区分主要是通过营养方式的不同加以理解。另外通过观察蜗牛和蚯蚓的活动,巩固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熟练掌握放大镜的使用。 六、超前思维(常见的动物)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3、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二)阅读内容:课本P37~46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有哪些? 2、列举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四)自我提升: 1、有人把蝙蝠、蝴蝶分为一类,狗、螃蟹分为一类,你说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有无脊椎骨 B. 有无皮毛 C. 是否会飞 D. 有无羽毛 2、对动物进行分类的特征是( ) A. 身体结构特征 B. 生活方式特征 C. 生殖方式特征 D. 以上都是 3、有一个同学在野外发现一具已腐烂的动物尸体,体外被鳞、身体细长,露出部分脊椎骨。根据观察,他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体外被鳞,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B. 身体细长,死亡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 体内有脊椎骨,死亡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D. 体内有脊椎骨,死亡动物是脊椎动物 4、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类型 名称 归类的理由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5、有一种动物,身体柔软,分成许多体节,没有脊柱,它可能属于( ) A. 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环节动物 D. 线形动物 6、动物世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 A. 哺乳类 B. 两栖类 C. 节肢动物 D. 环节动物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何种刺激不产生反应 ( ) A. 触摸 B. 强光 C. 酸醋 D. 拍手声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说明了生物能 ( ) A. 运动 B. 生长 C. 繁殖 D.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 动物和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能否运动 B. 营养方式 C. 是否绿色 D. 能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 洞穴中的鱼类,因终年不见日光,故可推论哪一部分器官可能会退化?( ) A. 触觉 B. 嗅觉 C. 视觉 D. 鳍 *6. 如果有一天太阳毁灭了,那么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哪些( ) A. 只有人类 B. 只有人类和其它动物 C. 只有人类和绿色植物 D. 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体 *7. 含羞草对刺激做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 A. 母鸡下蛋 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D. 人的手被针刺后缩回来 8. 下列何者不是生命现象? ( ) A. 植物种子发芽 B. 细菌由一个变两个 C. 蝌蚪长出后肢 D. 小刀生锈 9. 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 生物能生长,而非生物不能 C. 生物能繁殖,产生后代。而非生物不能 D. 生物要呼吸,而非生物不呼吸 10. 下述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B. 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 C. 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 D. 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是动物 *11. 小虎在寻找蜗牛时,记录了不同环境下发现蜗牛的数量(如图所示)。据此,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环境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1 水槽边的石头下 11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二、填空题 12. 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13. 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___;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______。 14. 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不同,植物可以进行______________,动物则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5. 通过观察蜗牛,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_有保护作用,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__,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___(填“害虫”或者“益虫”)。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_。 四、简答题 *16. 某同学为了探究昆虫的触觉功能,设计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捉几只蝗虫放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蝗虫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如果将它们的触角剪去,请你继续观察它们能否区别出糖和木屑,并回答: (1)该实验证明了蝗虫的触角具有哪些功能? (2)该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B 5、C 6、D 7、D 8、D 9、A 10、C 11、B 二、填空题 12. 生物 非生物 13. 繁殖 生长 14. 营养方式 光合作用 从外界摄食 三、探究题 15. (1)触角 外壳 口 腹足 有一条亮亮的粘液带 (2)害虫 (3)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听觉 四、简答题 16. (1)触觉和味觉 (2)科学对照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