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任丘市期末)下列物质中,有一定熔化温度的是()A.玻璃B.蜂蜡C.海波D.沥青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3.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接触充分4.(常州期末)如图所示,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则()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5.(徐州中考)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A.蒸发B.液化C.凝华D.升华6.(常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壶烧水,水沸腾后,仔细观察发现,A、B两个位置,有一个位置出现大量“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气态水,A处较浓B.“白气”是气态水,B处较浓C.“白气”是液态水,A处较浓D.“白气”是液态水,B处较浓7.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8.(宝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盘中制作冰淇淋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盘中液态氮放热B.盘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盘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盘中液态氮会沸腾,盘内壁出现白霜9.(来宾期末)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由于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B.阳光照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D.冰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最后流入大海10.(镇江期末)下列现象与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11.(南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物质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沸点/℃-88.6-42.2-0.536.1-102.4-47.7-6.530.1A.乙烷 乙烯B.戊烷 戊烯C.丁烷 丁烯D.丙烷 丙烯12.(高邑县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2℃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D.图丙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兰州中考)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14.(哈尔滨中考)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15.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冻结过程中要()热量。16.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其熔点为29.78℃,说明它是()(填“晶体”或“非晶体”)。17.(株洲中考)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填“液态”或“气态”)水。18.(莒县校级月考)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的楼道、走廊里,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填“吸”或“放”)热。19.(大连期末)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里放些干冰(固态CO2),利用干冰的()来()降温。20.(东海县期末)2019年12月31日,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东海县最低气温降至-6℃~7℃。早上,小明起床后发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如图所示),这是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的。三、简答题(8分)21.(大连期末)寒冷的冬天,小红的妈妈把刚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室外晾晒。过了一会儿,她妈妈发现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经过一天的晾晒,结冰的衣服也慢慢地变干了。请解释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小题10分,共28分)2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根据下表数据,用图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8-6-20000000…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变化”或“不变”)。23.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对比()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2)对比()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对比()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举出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合理即可)。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图乙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填“a”或“b”)。(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填“A”或“B”)。(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4)当甲组使用与乙组相同的装置来进行实验时,通过图象丁可知乙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五、综合应用题(12分)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A.30%B.40%C.60%D.90%(3)图中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第三章综合能力检测题(答案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任丘市期末)下列物质中,有一定熔化温度的是(C)A.玻璃B.蜂蜡C.海波D.沥青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C)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接触充分4.(常州期末)如图所示,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则(C)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5.(徐州中考)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C)A.蒸发B.液化C.凝华D.升华6.(常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壶烧水,水沸腾后,仔细观察发现,A、B两个位置,有一个位置出现大量“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分析中,正确的是(D)A.“白气”是气态水,A处较浓B.“白气”是气态水,B处较浓C.“白气”是液态水,A处较浓D.“白气”是液态水,B处较浓7.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D)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8.(宝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盘中制作冰淇淋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盘中液态氮放热B.盘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盘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盘中液态氮会沸腾,盘内壁出现白霜9.(来宾期末)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水蒸气由于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B.阳光照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D.冰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最后流入大海10.(镇江期末)下列现象与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D)11.(南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B)物质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沸点/℃-88.6-42.2-0.536.1-102.4-47.7-6.530.1A.乙烷 乙烯B.戊烷 戊烯C.丁烷 丁烯D.丙烷 丙烯12.(高邑县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甲图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2℃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D.图丙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兰州中考)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36.8__℃。14.(哈尔滨中考)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温度计__。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__吸收热量,温度不变__。15.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凝固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冻结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16.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其熔点为29.78℃,说明它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17.(株洲中考)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_液态__(填“液态”或“气态”)水。18.(莒县校级月考)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的楼道、走廊里,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这是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吸__(填“吸”或“放”)热。19.(大连期末)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里放些干冰(固态CO2),利用干冰的__升华__来__吸热__降温。20.(东海县期末)2019年12月31日,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东海县最低气温降至-6℃~7℃。早上,小明起床后发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如图所示),这是发生了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是__室内__(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__放出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的。三、简答题(8分)21.(大连期末)寒冷的冬天,小红的妈妈把刚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室外晾晒。过了一会儿,她妈妈发现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经过一天的晾晒,结冰的衣服也慢慢地变干了。请解释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的原因。答: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寒冷的室外,湿衣服里的水放热降温,当达到水的凝固点时开始凝固成冰,所以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四、实验探究题(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小题10分,共28分)2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慢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用搅拌器搅拌__。(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状态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4_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0.511.522.533.544.55温度/℃-8-6-20000000…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 解:(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填“变化”或“不变”)。23.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对比__A、C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2)对比__A、D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对比__A、B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举出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夏天,人们往地上洒水__(合理即可)。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图乙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a__(填“a”或“b”)。(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103_℃__。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A__(填“A”或“B”)。(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__A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B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__。(4)当甲组使用与乙组相同的装置来进行实验时,通过图象丁可知乙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水的质量较大__。五、综合应用题(12分)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D_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B__。A.30%B.40%C.60%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120__℃。(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升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__。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