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 电是什么-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考点精讲】 (一)摩擦起电 1. 摩擦起电现象 探究 现象 将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圆珠笔笔杆吸引小纸屑 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小纸屑 塑料梳子吸引小纸屑 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 水流向塑料棒一方弯曲 将文具盒中的文具,如直尺、钢笔、铅笔、三角板等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小纸屑被吸引 ◆ 说明: ①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摩擦起电的实质: ◆ 说明: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 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1)静电的应用:激光打印机、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杀菌等。 (2)静电的防护:印刷厂里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油罐车车尾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等。 (二)电荷的相互作用 1.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说明]①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说明]①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张开的角度大,表示传给验电器的电荷多。 ②验电器带正电后,如果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这表示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两者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典例精析】 例题1 (龙岩中考)四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D球( ) A. 带与A球不同种的电荷 B. 带与B球不同种的电荷 C. 带与C球不同种的电荷 D. 一定带正电荷 思路导航:①A和B相互吸引,则A与B带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②B和C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电;③C和D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电。综上分析可知:BCD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A带另一种电荷。 答案:A 例题2 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 (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 (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 (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 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 (填“多”或“少”)。 思路导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荷,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1)当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使两片金属箔带更多的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角更大。 (2)当带少量负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部分正电荷和物体的负电荷发生中和现象,使两片金属箔带的正电荷减少,张角减小。 (3)当带很多负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带电体上的部分负电荷和验电器的正电荷发生中和现象,使两片金属箔带的正电荷减少为0,带负电荷的物体的负电荷又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张角又增大。 答案:正;负;负;多 随堂练习:(枣庄中考)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 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 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 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 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思路导航: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答案:D 【总结提升】 1.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三种: (1)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用验电器检验。 2. 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异同点: (1)相同点:实质相同,都是电子转移。 (2)不同点: ①材料不同:前者是绝缘体,后者是导体; ②方式不同:前者必须接触,后者只需靠近。 示例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 甲 乙 思路导航:(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2)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再传给金属杆再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3)如果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片闭合,是因为这个带电小球的负电荷与验电器的正电荷发生了中和现象。 答案:正;失去;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1. (漳州中考)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塑料梳子带了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排斥 B. 梳过的头发会相互吸引 C. 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D. 塑料梳子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片不会张开 2. (枣庄中考)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 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 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 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 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3. (盐城中考)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4. (绥化中考)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____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缘故。 5. (扬州中考)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6. 小张将一把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后,把塑料尺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然后接触泡沫小球,小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并请你解释他所看到的现象。 7. 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图,提出一个问题。 答案: 1. C 解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使梳子与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头发间带有同种电荷。 A. 塑料梳子与头发带有异种电荷,它们相互吸引,故A错误; B. 由于梳过的头发带有同种电荷,所以头发间相互排斥,故B错误; C. 塑料梳子带电,能吸引轻小纸屑,故C正确; D. 塑料梳子带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故D错误。 2. D 解析: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3. B 解析:A. 同种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不符合题意; B. 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相互靠近,符合题意; C. 同种负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不符合题意; D. 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相互靠近,不符合题意。 4. 摩擦起电;异 解析:(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摩擦起电现象; (2)当梳子和头发相互摩擦时,梳子和头发带有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5. 细丝会分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手和塑料是不同材料,用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两者之间相互摩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最终分开。 6. 现象:塑料尺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时,会吸引泡沫小球;尺子接触泡沫小球时,又会排斥泡沫小球。 原因:塑料尺与衣服摩擦,产生摩擦起电现象,此时的塑料尺带了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会将泡沫小球吸引过来;两者接触后,小球与塑料尺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球会被塑料尺排斥开。 解析:明确摩擦后的塑料尺带电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明确接触后的小球与塑料尺带同种电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问题:电荷间的“排斥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解析:(1)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应该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向右偏转,说明其受到了向右的力,由于小球与物体A都带正电,所以其向右偏转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 (2)随着小球距离带电体A距离的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