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 磁现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 磁现象

资源简介

(教科2011课标版)
九年级上
第7章第1节
磁现象




课题
教科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
§7、1《磁现象》
授课教师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磁化,知道磁极及其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知道地磁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认识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磁场的探究,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可以认识它”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经历建构磁感线模型的过程,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4)通过课外自主学习,知道地磁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地求知欲,并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体会模型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
难点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带实物投影)、自制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器材:
条形磁体(小)、小磁针(未标注磁极颜色)、磁体小车(2个)、
细铁屑、条形磁体(大)、透明胶片(1张)、平面磁感线演示器、
水彩笔(黑、红色)。
3、教师演示器材:
磁悬浮地球仪、自制指南针、塑料板(1块)、条形磁体(大)、
圆柱体组、大头针(1盒)、小磁针(10个)、铁屑、玻璃板、水
彩笔(黑、红色)、立体磁感线演示器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分析推理、转换法、建立模型法、总结归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欢迎大家走近科学、探索物理。展示磁悬浮地球仪,并用板隔离球与底座。
请学生上台压一压地球仪。
再推一推,球掉落,
再展示还吸在底座上。
这些现象可能跟什么知识有关呢?磁是什么呢?板书课题7.1磁是什么
【新课教学】;
认识磁现象
让地球仪偷偷吸在衣服上。再拿出衣服中的大头针。
结合实验引出:把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打开“微型实验室”,布置活动一任务。
请学生回答。
--这两个部位,称为磁极。研究发现,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有了磁极的概念后,再将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修正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出:两个磁极该如何命名呢?
展示“自制指南针”,拨动演示。
提出: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N极),习惯用红色标记;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S极)
请参照“自制指南针”的指向,请用红色笔标记桌面白色小磁针的北极。
演示磁化。
二、磁场
演示:磁体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偏转?
磁体并没有接触小磁针,却使小磁针偏转。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分析:原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人们称之为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正是磁体的磁场,才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磁场对放在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既然看不见、摸不着,那该如何研究、感知它呢?
演示:
小磁针在磁场中同一点转动;不同点移动。
可见,磁场是有方向的。
物理学中把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三、磁场的描述——磁感线
实验:研究“底座”周围的磁场情况。
边演示、边分析。
从“线条轮廓+箭头”引出磁感线,可以形象的描述磁场。(建立模型法)
布置活动二
用磁感线描绘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
明确要求与提示:
巡查指导
评估
提出:你能发现磁感线有什么特点?
展示几种常见的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图
展示立体空间磁感线仪
布置课后自主学习:地磁

结语
学生观察、感受神奇。
学生观察、体会
想到——磁。
学生活动一:
1、把平放在细铁屑中,提起后观察思考
2、把两个磁体小车两端靠近,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吸铁屑两端最多
同样颜色的相互排斥
不同颜色的相互吸引
学生观察,得出:静止时总是有固定的指向。
学生标记磁针北极,再与“自制指南针”比对。
观察、体会
思考、体会
思考、得出:对其他磁体的作用来研究和感知。
观察、思考、得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观察、分析、参与、体会
学生活动二:
用磁感线描绘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
作品展示
交流、总结磁感线的特点
观察、体会
激趣引学,切入课题
设法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引出磁性、磁体名词概念。
体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小磁针容易被磁化成与原来标注相反的磁极。自己用可擦除的白板笔标记红色,以利于后续学生实验中一旦磁针接触条形磁体,该如何处理。
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比如电场、引力场、磁场等等。有着初中学生甚至成年人也难以理解的一些特征,比如与一般物质不同的可叠加性、没有质量、不占据空间与体积等。若类比空气,也不科学。所以做简略处理直接给出初步概念。
让学生体会在物理学中,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的性质(对别的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它、研究它。
创设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体会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描述磁场。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形成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增加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概括概念、规律的能力,并体会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感受立体空间的磁场,完善对概念的科学认识,并加深感知
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板书设计
§7.1磁?
一、磁现象
二、磁场
学生作品展示图区
三、磁感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