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章
光的色散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学习模式
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次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
1.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整体模式;2.小循环多反馈模式;3.翻转课堂
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难点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器材
多媒体投影系统
课堂导学“整分合补测”模式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本节重难点
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了解,逐步填充详细知识点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小循环一
分一:色散
演示实验: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例如:彩虹
外侧是红色
内侧是紫色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想想做做:
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墙壁或白纸上反射光的颜色。
学生讨论彩色光带产生的原因
对重点知识进行实验探究,以加深印象,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反馈练习一
巡视指导。
1.独立练习。
2.交流反思巩固。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小循环

分二:色光的混合
【探究实验】色光的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在现象感知的基础上,介绍色光三原色,使难点得以化解。
反馈练习二
巡视指导。
1.独立练习。
2.交流反思巩固。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小循环三
分三: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2
.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人眼虽看不到,但可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属于不可见光。
(1)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2)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加热、红外测温仪、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定位、红外线成像、红外遥感探测、红外线摄像、红外线夜视仪
3.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1)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①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用于检验钞票的真伪。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③紫外线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2)紫外线防护
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灼伤,甚至致癌影响动植物、人类的生存。
自主学习,思考后回答问题。了解光谱中各色光的分布位置。
生活中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培养观察、交流、总结的能力。
反馈练习三
巡视指导。
1.独立练习。
2.交流反思巩固。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要点,利用类似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整合。
2.研究方法整理。
小组内交流,回顾展示
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物体的颜色
分析,联想,拓展
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1.课堂检测,限时训练
2.指导小组交流,展示答案精讲点拨
1.独立限时练习
2.交流讨论,巩固反思
从检测中看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