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化的观察结果。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评出1—2个最优方案。 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明问题。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在设计方案时,能积极思考,方案严密、可行。 (三)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难点: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教学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若干、尺、调匙、滴管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师: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提问: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2.试猜想: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3.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交流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容器内水的形状。 (三)拓展延伸: 师: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状吗?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新课: 1.提出猜想。 (1)出示三瓶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水。 (2)谁的肚子里装的水最多呢?(学生回答) (3)教师统计学生所持观点情况。 2.实验验证。 (1)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4)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温馨提示: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5)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反思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猜想和动手实验来验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4.认识量筒。 (1)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专门用来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它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小组观察量筒,认识“毫升”。 (3)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赛:教师说出多少毫升水,学生马上量出水。比一比,哪个小组倒得快? (5)先估测,再用量筒测量一号瓶的水,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二)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有刻度的物体,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设计】 认识水 (一)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二)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