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了解熔化和凝固含义。2.通过实验探究熔化过程,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的意义3.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4.了解熔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重、难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课前准备:1、物质由态变成态的现象称为熔化,从态变成态的过程称为凝固。2、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水结冰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3、列举一些常见的熔化,凝固的例子。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问题1:长江的源头是各拉丹东雪山,是由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正在消融的冰凌也是由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问题2: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归纳:熔化: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凝固。问题3: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变成水(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二、探究冰、蜡的熔化特点:问题4:怎样使固态变为液态?烛蜡和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能有什么特点?烛蜡和冰在熔化时(有/没有)一定的温度?烛蜡和冰在熔化时温度怎样变化(升高/降低/不变)?问题5: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器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问题6:器材安装顺序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学生看书P.39图2——29,说明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加热。问题7:“水浴法”加热有什么好处?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使固体受热均匀?问题8:实验时注意观察什么?时间00.511.522.533.544.55冰温度℃烛蜡温度℃问题9: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探究冰熔化的特点,观察的重点是冰的温度和状态的变化。根据微视频探究活动可知:冰在熔化前温度,熔化过程中温度,熔化后温度;(升高、降低或不变)整个过程需要。(吸热或放热)问题10:学生参与分组探究:请同学们探究烛蜡熔化的特点,观察的重点是烛蜡的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记录烛蜡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并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图象,从状态的变化和图象中温度的变化发现烛蜡和冰熔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过程中温度,熔化后温度;(升高、降低或不变)整个过程需要。(吸热或放热)总结推广:冰等物质(有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石蜡等物质(有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问题:11: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吗?结合实验和熔点表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晶体熔化需要什么条件?晶体熔化条件:①;②。三、熔化的应用:问题12:①冷冻食品保鲜为什么要用冰块?②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四、小结:五、典型例题:1、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2、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判断出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间是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2)温度升高的是段,温度不变的是段,AB段处于状态,BC段处于状态,CD段处于状态,吸热的是段六、课堂反馈:1.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熔点是___℃;(2)加热_____min后,冰开始熔化;(3)加热3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_;(4)熔化过程需要_____min。2.夏天,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 现象。3.在右图方框内画出烛蜡熔化过程的大致图象。六、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的例题1;对照导学案预习凝固部分的内容。。教学反思:《熔化和凝固》一节是初中物理教材中比较难处理的教学内容,主要难在实验的处理上。由于受实验器材的限制,本节课的观察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目前环境温度比较高,而从冰箱中拿出的冰块还要弄碎的话,温度已明显的达不到0℃以下,所以无法得到那种理想化的熔化情况和熔化图像。非晶体的熔化情况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话,学生操作时不易控制水温,而且进行分组实验时稍微不注意有可能会烫到学生或把东西弄坏,带来一定的危险,所以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即用刚刚烧开的开水(注意:事先我也做过几次实验,一定要是刚刚烧开的水,否则效果不太好。)来对烛蜡加热。这样加热时间可以控制在6分钟以内,,而且实验效果很好。改进后可操作性、可控制性都很强。鉴于上述情况,所以本节课的两个重要实验我采取了一个放视频,一个设计成学生实验,通过视频的示范、指导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了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这个实验,这种设计方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一是举凝固例子时用冻豆腐作为例子,比较啰嗦,不太好表述,冻豆腐的形成其实质是冻豆腐中的水凝固成了冰,不容易从表面上看出该凝固过程,再加上现在的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所以这个例子学生不容易理解。二是放视频时由于技术不到位,视频放映时没有只将有用的内容剪切下来,从整个视频中来选有用的内容时由于要看放映时间,所以没有用全屏放映,效果可能欠佳。所以上述两点有待改进。附:实验表格和图像设计。1.实验数据时间/s020406080100120140160180温度/℃状态时间/s200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80温度/℃状态2.图象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