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教学重点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2.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教学难点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新课引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过程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探究活动一: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1/5体积,同时白烟消失。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提问:瓶内约4/5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1/5(或大于1/5),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解答: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大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课堂小结(1)+(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板书设计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具体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0.03%教学反思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例题讲解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纯净物的有(BCDEGH),属于混合物的是(AFI)A.清洁自来水B.氧化铜C.H2OD.二氧化碳E.氮气F.新鲜空气G.铁H.氧气I.食盐水例2下列对空气的认识正确的是(B)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B.空气不仅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C.空气组成中各成分气体及含量总是保持不变的D.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课后作业1.若将1L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余下的气体体积与下列数值最接近的是(D)A.0.2LB.0.21LC.0.78LD.0.79L2.如图2-1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C)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3.我们生活中橱房常用的加碘盐、食醋、料酒等都属于混合物,因为他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水、二氧化碳、氧气等都属于纯净物,因为他们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