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原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原理,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要求选择药品和仪器的方法。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情感态度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催化剂。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图片。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1、你知道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吗?学生回答完补充光合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简单介绍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展示一瓶氧气)设问:你想不想知道这瓶氧气是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的?【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出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结合讨论结果,告诉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二、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1.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P38探究实验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带领学生分析催化剂的涵义:(1)改变的涵义。举出需要减慢反应速率的实例。(2)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多媒体展示:催化剂的作用录像;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设问】实验室是怎样用高锰酸钾、氯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呢?【展示实物】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让学生观察其色态。介绍高锰酸钾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俗称PP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演示实验】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分析讨论】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演示实验】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讲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产生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鼓励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以上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提问】写出铁、磷、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他们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提问】以上实验室制氧气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总结指出:它们属于分解反应。板书分解反应的定义。【知识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对比归纳与反思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知识应用,总结提高多媒体展示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制法1、自然界:光合作用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3、实验室制法⑴过氧化氢水+氧气(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催化剂:①改变反应速率②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所起作用:催化作用二、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B+C+…课后作业书后练习1、2、3和课时天天练第二单元第4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