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植物的茎教学目标:1.知道茎的特点和运输水分的作用。2.在教师引导下,能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4.能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观察小朋友浇树苗的图片,小朋友在向根部浇水。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二、探究过程1.观察不同植物的茎,有什么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竹子、玉米等常见形态的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哪部分是茎?茎上长有什么?(2)通过比较:总结几种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2.认识变态茎教师通过出示洋葱、马铃薯、姜、莲藕等植物,引导学生指出它们的茎是哪部分,从而认识茎的其他几种形态。思考:茎对植物的生有什么作用?1.提出问题: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对同题进行猜想与假设。3.设计验证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解剂、观察植物茎的方法;先横切、再纵切,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意安全。观察时,学生可借助放大镜仔相观察剖面。4.记录观察的结果5.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横切面处渗出的小水球与纵切面上看到的“管子”说明什么 植物的哪些部位还应该有这样的“管子” 再解剖各部分进行观察。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7.学生展示示意图,汇报、交流实验现象8.教师利用课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导管,理解植物体内根部、叶部与茎部的导管都是想通的,使学生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9.让学生明确:把风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三、拓展活动查阅请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形成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茎除了具有运编水分的功能,还可能具有什么功能。2.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树上的树瘤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