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友善好学生——智障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是友善好学生——智障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我是友善好学生
——智障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关键词】
智障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活动主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是友善好学生
【活动主题分析】
主题原因: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选择的思想道德水平,广州市番禺区各中小学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班会。
对主题的_è§?é??_: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教会他们友善待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宣传社会正能量。
【活动对象】
智障部 四年级(3)班全体学生
【活动对象分析】
该班级的学生是中重度智障儿童,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还没完全建立,大部分时候尚不能根据情境准确表达问好(如“你好”)、道别(如“再见”)、道谢(如“谢谢”)、道歉(如“对不起”)等。
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是非辨别能力不足,因此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具体的正面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模仿这些文明、礼貌行为。
另外,智障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障碍: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口语能力;部分学生即使有口语能力,构音清晰度也比较低。所以,教师一般教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或肢体动作合并口语的形式与人友善地沟通。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需要友善表达问好、道别、道谢的情境,并能在相应的情境中准确使用口语或肢体动作友善表达问好(如“你好”)、道别(如“再见”)、道谢(如“谢谢”)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视频、图片的正面事例,了解友善待人的具体行为;在与客人互动的过程中,践行“友善”这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验如何做一名友善好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养成友善和别人交往的习惯,继承传统美德。
【活动重点】
根据情境准确使用口语或肢体动作友善表达问好(如“你好”)、道别(如“再见”)、道谢(如“谢谢”)等。
【活动难点】
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这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精髓。
【活动准备】
1、拍摄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地和别人问好、道别和道谢的视频。
2、准备零食、板书用的字卡和图卡。
3、编写儿歌《我是友善好学生》。
4、制作主题班会PPT。
5、布置主题班会需要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主题
(PPT呈现学校大堂显示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片。)
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学校显示屏每天播放什么啊?对了,显示屏每天都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请大家跟老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一遍: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同学们读得很好!这里有一个词语——友善。那么,老师问一下,什么叫做友善呢?
(生答:不打架。一起吃东西、一起玩。打招呼。)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友善待人的做法。那么,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再次复习怎么才能成为“友善好学生”。
【设计意图:由话题导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经验思考“友善”的具体表现,揭示本次班会课主题。】
二、友善待人,从我做起
(一)友善问好
1、视频学习
播放视频“你好”,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人物的行为。
(视频内容:早上,老师与小烨去班级门口看看小浩是否回校了。在门口处看到小浩时,老师一边挥手,一边和他说“早上好”,小浩用挥手的动作回应。接着,小烨一边挥手,一边和小浩说“早上好”,小浩用挥手的动作回应。最后,老师与两位同学一起进入教室。)
(备注说明:小烨为唐氏学生,构音清晰度较低。小浩为自闭症学生,完全没有口语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友善吗?
2、小结
平时,看到认识的人,例如同学、老师,我们都应该问好,这才是友善好学生。我们可以和别人挥挥手,也可以说“早上好”、“上午好”、“你好”等等。就像刚才上课一样,同学们看到老师了,都友善地和老师打招呼。真棒!
【设计意图:视频的形式符合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地和同学、老师问好的事例。另外,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视频中的人物均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模仿。】
(二)友善道别
1、视频学习
播放视频“再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人物的行为。
(视频内容:在教室里,小浩在妈妈陪同下背着书包,准备回家。小烨看到后,一边挥手,一边和小浩说“再见”,小浩用挥手的动作回应。然后,小浩走出教室,在走廊碰到认识的阿姨。阿姨一边挥手,一边和小浩说“再见”,小浩用挥手的动作回应。)
(备注说明:小烨为唐氏学生,构音清晰度较低。小浩为自闭症学生,完全没有口语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友善吗?
2、小结
放学回家时,看到认识的人,例如同学、阿姨,我们都应该道别,这才是友善好学生。我们可以和别人挥挥手,也可以说“再见”、“拜拜”。
【设计意图:视频的形式符合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地和同学、阿姨道别的事例。另外,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视频中的人物均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模仿。】
(三)友善道谢
1、视频学习
播放视频“接东西,说谢谢”,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人物的行为。
(视频内容:在教室里,小霞把桌子擦干净,并把抹布放好。老师看到后,拿出旺旺雪饼奖励她。小霞点头致谢。)
(备注说明:小霞为脑瘫学生,完全没有口语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友善吗?
小结:当别人给我们东西,例如零食时,我们应该道谢,这才是友善好学生。我们可以点头,也可以说“谢谢”。
【设计意图:视频的形式符合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老师奖励物时友善地道谢的事例。另外,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视频中的人物均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模仿。】
2、情境演练
即场肯定学生关于视频“接东西说谢谢”相关问题的回答,并用零食进行奖励,引导学生说“谢谢”或者点头示意。
【设计意图:结合上面视频学习的结果,自然呈现需要道谢的真实情境,通过即时的零食奖励,让学生自然地“谢谢”或者点头示意,有利于他们把友善道谢的技能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视频学习
播放视频“别人帮,说谢谢”,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视频里人物的行为。
(视频内容:在教室里,小烨尝试搬动桌子,却发现太重了搬不动。于是,小烨求助于小蓝。在搬完桌子后,小烨一边点头,一边对小蓝说“谢谢”。)
(备注说明:小烨为唐氏学生,构音清晰度较低。)
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友善吗?
小结: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也应该道谢,这才是友善好学生。我们可以点头,也可以说“谢谢”。
【设计意图:视频的形式符合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更直观地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别人帮助后友善地道谢的事例。另外,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视频中的人物均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模仿。】
4、图片学习
PPT呈现若干需要向别人道谢的情境图片,提醒学生观察图片里人物的行为。
(图片内容依次为:①同学小杰送礼物给同学小锐;②肯德基服务员把食品给同学小杰;③同学B想玩同学A的玩具,同学A把玩具递给他;④同学A帮同学B捡散落的文具;⑤同学A扶受伤的同学B去校医室。)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做呢?这样做友善吗?
【设计意图:图片内容有的是直接以班级学生为主角的事件,有的是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事件,均有助于学生明白需要友善道谢的情况。】
5、小结
当别人给我们东西,例如玩具、文具或者食品时,当别人帮了我们时,我们都应该道谢,这才是友善好学生。我们可以点头,也可以说“谢谢”。
(四)综合运用:客人来了
(一位客人(其他老师)带着零食进入教室,与学生打招呼,适时奖励学生,最后与学生道别。)
引导学生与客人进行友善的互动,并提醒依据情境做出友善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导行,让学生综合运用刚刚所学的友善待人技能。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检核的机会。】
三、儿歌明理,总结主题
(PPT呈现儿歌《我是友善好学生》。)
同学们,本次班会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怎么样和别人友善问好、道别;当别人递给我们东西,或者别人帮了我们时,我们怎么样和别人友善道谢。
下面请跟老师一起读儿歌《我是友善好学生》,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儿歌的内容,做个友善好学生。
我是友善好学生。
见面时,问声好。
回家了,说再见。
接东西,说谢谢;
别人帮,也谢谢。
做错事,对不起。
不吵架,不打架。
友善对人好学生。
【设计意图:朗朗上口的儿歌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需要友善问好、道别和道谢的情境,内化对友善的理解,形成自动化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延伸
刚才的儿歌里面,有一句“做错事,对不起”,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跟别人说对不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要友善和别人说“对不起”。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留下思考,深化“我是友善好学生”的内涵。】
【板书设计】
我是友善好学生


见面时,问声好。 回家了,说再见。 接东西,说谢谢;
别人帮,也谢谢。
【活动后记】
在本次主题班会中,教师首先从学校显示屏滚动播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友善”、思考什么叫“友善”。然后,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从问好、道别和道谢三方面阐述如何做一名友善好学生,教导学生准确使用口语或肢体动作表达问好(如“你好”)、道别(如“再见”)和道谢(如“谢谢”),实实在在地践行“友善”这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最后,教师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提出开放性问题,结束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因为选取的视频、图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简单的口语或者肢体动作表达要求符合学生目前的能力,所以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逐渐养成友善和别人交往的习惯。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