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美术作品的创作授课:林璐斯你认识哪些经典的美术作品经典美术作品蒙娜丽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星空—梵高经典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开国大典—董希文父亲—罗贯中基本问题美术史上有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尽管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遵循共同的创作规律01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02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愚公移山》中国画纸本设色144421cm徐悲鸿1940年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问题探究内容建议体现企业高管及其团队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愚公移山》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时代背景内容建议体现企业高管及其团队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此时的中国,已处于万分危急的状况,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昌、南宁等重要的城市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1940年徐悲鸿受印度诗人及哲学家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代背景内容建议体现企业高管及其团队1940年请观看抗战相关视频问题探究徐悲鸿在创作《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与搜集素材?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动作和姿态,每处风景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问题探究籍里柯创作的《梅杜莎之筏》取材于真实发生的海难事件,阅读教材,观察画面,谈一谈,为了准确再现海难时悲惨的场景,画家为艺术创作进行了哪些准备《梅杜莎之筏》布面油画491716cm籍里柯(法国)1818-1819年1.医院太平间画尸体速写,观察尸体的结构和表情,研究尸体腐败的过程。2.联系幸存者,根据回忆制作竹筏模型。3.通过幸存者对灾难的描述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美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所有的创作都离不开时代,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研究。美术创作源于生活01问题探究徐悲鸿和籍里柯对创作素材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处理,使作品最终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问题探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徐悲鸿先生创作《愚公移山》这幅作品的艺术表现特征。01构图安排02造型特点03艺术特色为什么作者创作这些人物的时候不给他们穿上衣服?问题探究籍里柯为了创作《梅杜莎之筏》曾数次改变构图,比较画稿和最终作品,谈一谈为什么选择了最终的构图方案。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现实生活的升华。美术创作高于生活02课堂小结本课着重探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主要目的是比较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以及两位杰出的画家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从而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THANKYOU授课:林璐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