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速度》教学设计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蒋贤才教学目标: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物理意义。体会速度的定义法,极限思维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认识速度-时间图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难点: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教学方法:通过创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启发学生,让学生经速度定义的过程,理解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情境引入:一则笑话:一名司机由于驾车超速被交警拦住,交警对他说:“您好,您刚才的车速是100km/h!”这名司机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100km呢?”“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100km。”“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100km的路程。”想一想:交警所说的“100km/h”指的是什么?这名司机狡辩的根据是什么?新课教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初中物理中,“速度”的定义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这种定义只能反映一段路程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情况,不能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及运动中位置变化的快慢。【讨论与交流1】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裁判是怎样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怎样判断运动员们跑的快慢?总结:终点裁判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观众是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两种方式不一样。【讨论与交流2】甲、乙、丙三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一段时间内行驶一段位移,数据如下表:汽车时间位移甲2h80km乙2h100km丙2.2h100km请比较这三辆车的运动快慢。总结: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用字母“”表示。2.定义式:注意:这里的速度和初中所学速度的含义不相同。3.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4.单位:国际单位制为m/s,其它单位km/h。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二、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快慢。用“”表示。1.定义式:2.矢量,方向与该段时间的位移方向相同。注意:计算时,必须指明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4.平均速率:,是标量。【讨论与交流3】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甲、乙、丙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同时从点A出发,沿不同的路径运动同时到达B点,如图所示,试比较三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总结: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例题:如图所示,一个运动质点沿着一个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质点从A点出发,沿着顺时针方向,经过5s第一次到达B点,请求出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多少?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那么,怎样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呢?为了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瞬时速度。【讨论与交流4】教材第16页。概括: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当位移足够小,所用的时间间隔也足够小,平均速度就越能准确地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设想,由时刻到的一小段时间内,如果取得很小,物体在这个很小的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差异就不会太大,越小,运动快慢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就用到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物体在时刻的速度,我们就把这个速度叫作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总结:1.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2.瞬时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即在物体运动轨迹中该点的切线方向。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练习:为了使交通安全、有序,公路旁设置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从此处到广州还有206km。下列对这两个数据的理解正确的是()甲表示瞬时速度,乙表示位移甲表示瞬时速度,乙表示路程甲表示平均速度,乙表示位移甲表示瞬时速度,乙表示路程四、速度—时间图像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速度v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将(t,v)作为一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像称为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讨论与交流5】1、一辆小汽车甲向右做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坐标图。2、一辆小汽车乙向右做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坐标图。课堂小结:要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等概念。能根据v-t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体会比值定义法、极限法、图像法。课后作业:第1课时:P18页第1题、第2题第2课时:P23页第2题、第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