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中华世纪鼎图片(联合国五十华诞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 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2.设问:你知道鼎象征着什么吗? 3.教师导入: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这个时期被称作“青铜文明”。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饮食__、__祭祀__及__军事__等方面,功能由__食器__发展到__礼器__。 2.特点:青铜器__种类__丰富,__数量__众多,__制作工艺__高超。 3.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__最重__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利簋。 4.制作工艺:①成分铜、锡、铅。②方法:“__泥范铸造法__”。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__王懿荣__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__祭祀__、战争、__农牧业__、官制、__刑法__、医药、__天文历法__等。 4.发现意义: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最早__、__体系__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开始。 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__象形__、__指事__、__会意__、__形声__、__假借__等多种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汉字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2.思考: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它被视为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提示:司母戊鼎。祭祀。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4.思考:(1)西周铸造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2)结合两段材料,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分布范围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酒器減少,贴近生活的用品增多,实用性增强。 (2)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和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手工业进步,分工细,技术高超。 探究二 甲骨文 1.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和甲骨文字相对应的汉字填在横线上。 ①__日__ ②__田__ ③__明__ ④__河__ 2.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图片讨论:甲骨文的组字有何特点? 提示: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青铜器的特点及功能等,让学生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有直观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