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1、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第一课时:两种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第二课时:验电器、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自由电子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以及正负规定。2.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4.知道用带电体的特点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利用课件认识简单的原子模型,使学生能够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初步认识摩擦起电,及电荷中和等宏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的渗透电荷守恒思想,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4、实验器材及课件丝绸、毛皮、玻璃棒2个、橡胶棒2个、铁架台1个、细棉线1条、带绝缘皮的电线1根、小纸屑、课件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引入新课结合小学自然知识联系生产生活,通过实例讲述引言,初步建立电荷的概念。例如,空气干燥的季节,用梳子不易梳理好头发,为什么?实验一: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如何?实验二: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如何?试验三:丝绸与橡胶棒,毛皮与玻璃棒进行摩擦,两个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又如何?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摩擦起电的结果学生举例:晚上,脱毛衣是有被电的感觉;用塑料尺与毛发进行摩擦,塑料尺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橡胶棒把小纸屑吸引起来。玻璃棒把小纸屑吸引起来。两个棒都能把小纸屑吸引起来。橡胶棒、玻璃棒都带了电,都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师小结:(投影)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说它带了电荷。(板书)一、两种电荷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投影)1747年美国人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符号“+”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符号“-”表示。、导语:同种电荷作用如何?异种电荷作用如何?(教师提供所需器材)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课件投影:分别以氢、氦原字为例显现原子结构及电子的运动情况,并说明原子不显电性。)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以动画的形式将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电子转移的情况表现出来,从而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探讨得出:(投影)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点子而带正电;得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投影)三、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四、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1.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学生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用验电器来检验。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导体和绝缘体五、导体和绝缘体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听说过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词,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一下。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小结重点总结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原理 导体和绝缘体练习1.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2.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3.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4.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5.下列学习文具,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铅笔芯B.塑料三角尺C.橡皮D.透明塑料笔袋6.下列餐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不锈钢汤匙C.瓷碗D.竹筷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第一节两种电荷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三、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是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四、电荷量五、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