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热容》教学设计1、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运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教学难点: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内比法、转换法等5、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天平、水、食用油、秒表、温度计、搅棒等。六、教学设计(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同一天的中午海岸边沙滩和海水的温度是否相同?师:播放幻灯并讲解。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板书课题)(2)、进行新课探究新知【经验探究】提出问题: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2、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1、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他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引导: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两种物质。2、怎样确定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讨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三、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物质的种类质量初始温度(℃)最后温度t(℃)温度变化量△t加热时间(min)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他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表二)物质的种类质量加热时间(min)初始温度(℃)最后温度t(℃)温度变化量△t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如:1、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怎样使水和食用油的内外温度达到一致?3、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教师提醒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2、选取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5、分析与论证1、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进行交流。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4、进一步分析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分析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由表二数据可分析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是,水上升的温度比食用油低。从而得出水的吸热能力强;【知识提升】由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理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因此比热容的定义也可以表示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强化训练】1、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剩下水的比热容有无变化?2、把一壶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3、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物质比热容CJ/(kg?℃)物质比热容CJ/(kg?℃)水铝酒精干泥土煤油铁、钢冰铜色拉油水银沙石铅师:(1)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2)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3)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特点】(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不会因物质的质量、温度、体积等的变化而变化;(2)比热容也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3)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4)物质的物态如果发生改变,则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如水变成冰)【迁移应用】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发动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板书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2)在一年中,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板书调节气候)(3)生活中、各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和散热的情况?(如:用热水袋取暖)解释导入新课中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6、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我们今天运用了什么样的探究实验方法呢?3、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是怎样的?4、水的比热容大,有哪些应用呢?【课后延伸】作为农村子女,我们都知道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7、作业布置:能力培养与测试:一、基础题1、2、3、5二、提升练习108、板书13.3比热容(第一课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探究】: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他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比热容用符号:C它的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特点】【迁移应用】1、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2、调节气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