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4平面镜[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3.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探究平面镜中像与物之间的关系。[自主预习]1.的镜子,叫做平面镜。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2.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合作探究]活动:什么是平面镜做一做:用手摸一摸小平面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得出结论:表面_________的镜子叫做平面镜。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观察与思考:观察课本P69图片3-35“浇不灭的烛焰”,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提出问题和猜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提出猜想: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形,猜一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在平面镜(上/前/后);(2)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相等/不相等);(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不相等)。3.设计实验: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4.实验与记录:(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准备刻度尺、铅笔,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茶色玻璃板沿直线竖直在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看一看,它的像是在镜前还是在镜后?(3)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镜后,使它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思考:重合代表什么?这一步骤操作,既能比较,又能确定。(4)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做几次。分别测量出对应的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实验序号123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实验三次的目的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5)把像(棋子B)所在的位置与物(棋子A)所在的位置连起来,观察:它们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6)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不能再透过玻璃看,而要在另一侧直接看白纸上),(有/没有)出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和小孔所成的像:小孔所成的像(能/不能)被人看见,(能/不能)在屏幕上呈现,是(实/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被人看见,(能/不能)在屏幕上呈现,是(实/虚)像。(6)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7)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上下(颠倒/不颠倒),左右(颠倒/不颠倒),所以平面镜所的像是(正立/倒立)的。5.交流与小结:(1)活动小结:①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通过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主要特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2)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①探究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②探究中使用刻度尺的目的?③探究中为何用两个相同棋子?④探究中如发现另一个棋子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⑤探究中发现像比较暗,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像的亮度?(三)根据平面镜的特点作图——对称法作图例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提示:①在物体AB上确定两个(或多个)能描述物体形状的点A、B(或多个点);②分别由A、B两点(或多个点)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至镜后A'、B'(或多个点),使镜后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与镜前各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用虚线连接镜后各对称点即可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注意:物点和像点之间的连线必须用虚线,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必须用虚线,作垂线时要标出直角符号。若物体有方向,则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必须标出方向。(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阅读课本P71,了解一下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点归纳]1.表面光滑、平整的镜子,叫做平面镜。1.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课堂反馈]1.身高1.6m的小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小明本人____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当他后退0.5m时,则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m。2.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工作的是()A.潜水艇上所用的潜望镜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铜镜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的小平面镜3.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中两物体都可以看成平面镜的是()A.粉刷平整的墙壁表面,平整的作业纸表面B.平滑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C.平滑的水泥地面,平整的木板表面D.放电影的银幕表面,平滑的金属表面2.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________m.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小明用一块玻璃板、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这个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将玻璃板放在桌面上;(2)直尺(图中未画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两支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如果把玻璃板换成一般的不透光的平面镜,(填“能”或“不能”)顺利完成实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是像。(6)为了验证上述有关成像的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观察CAB第4题图第2题图第4题图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