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摩擦力合格考训练(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一定产生摩擦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D.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解析: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不一定产生摩擦力,只有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摩擦力,故A错误;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有相对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如果接触面粗糙,而又有弹力时才一定有摩擦力,故C错误;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比如物体轻轻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受到的摩擦力就是动力,故D正确。2.木块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如图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木块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D )A.F甲>F乙>F丙 B.F乙>F甲>F丙C.F丙>F乙>F甲 D.F甲=F乙=F丙解析:动摩擦因数μ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因三种情况下μ相等,且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木块的重力,所以三种情况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应选D。3.用拖把拖地时,如果发现某个地方的污渍特别顽固,我们常会使劲向下压拖把,这样就有可能把污渍清除。对于使劲向下压拖把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解释最合理的是( C )A.将拖把中的水挤出,将污渍洗掉B.可以帮助人握紧拖把C.通过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拖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D.没有任何作用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在动摩擦因数不变的前提下,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拖地时使劲向下压拖把,就是为了增加正压力从而达到增大拖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为研究木板与木块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线与木块水平相连。现在用绳索与长木板连接,用手向右水平拉绳索,使长木板在桌面上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B.木板必须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C.木板必须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木板运动过程中,弹簧秤示数保持不变解析:木块与木板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其大小F=μG木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故选D。5.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设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用的水平拉力为( C )A.2μmg B.4μmgC.5μmg D.μmg解析:根据受力平衡,黑毛巾有四个面受到摩擦力,平衡时F=f1+f2+f3+f4=μ·+μ·2+μ·3+μ·4=5μmg,故选C。6.(多选)如图所示,消防战士正在沿绳进行爬绳练习,若消防战士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绳子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f1=G,方向竖直向上 B.f1>G,方向竖直向上C.f2=G,方向竖直向上 D.f2解析:消防战士无论是匀速上攀还是匀速下滑,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与重力相平衡,即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f2的方向都向上,且f1=f2=G,A、C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解析: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F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则水平力F可能不变,选项B、C正确。8.(多选)如图所示,照片中的这位男士骑着一辆搞笑的另类自行车,在骑车人用力蹬车前进的过程中,车轮上黑白两色的鞋子与地面接触,它们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关于地面对鞋子施加的摩擦力的方向,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BC )A.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B.前轮黑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后轮白色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解析:自行车前轮为从动轮,后轮为主动轮,假设后轮不受摩擦力,则后轮一直转动,但不会向前运动,实际上后轮是向前运动的,所以它必受方向向前的摩擦力;同时,可判知前轮所受摩擦力向后,故正确答案为B、C。二、非选择题9.(12分)“强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m/s以上,甚至在60m/s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力可达数千牛顿。台风登陆以后,会给沿海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不少在台风登陆地区做新闻报道的记者,需要用绳子系在腰上才能保证不被台风吹走。大风真的能把人吹走吗?为方便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只考虑一种简单情况,即看大风能不能把人吹的在地面上滑动。设某次台风登陆时的风力为9级,方向水平风速大小可达到22m/s,经过流体阻力测算,在经过一个身高为一米七左右人体的面积时所产生的水平风力约为164N。假设这个人重60kg,台风来临时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人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6。试通过计算分析:(g取10N/kg)(1)当风速达到22m/s时,人能不能被吹动?(2)当风速达到15m/s时,吹在人身上的水平风力达到76N,站在地上的人受的摩擦力多大?(3)当风速达到25m/s时,吹在人身上的水平风力达到212N,站在地面的人受的摩擦力多大?答案:(1)能被吹动 (2)76N (3)156N解析:(1)人和地面之间的压力为N=mg=600N人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μN=156N因为F>f,所以人能被吹走,(2)当风力F1=76N时,由于F1所以人不能被吹动,人受到地面给他的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1=F1=76N(3)当风力F2=212N时,由于F2>f所以人能被吹动,人受到地面给他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2=f摩擦力大小为f2=f=μN=156N等级考训练(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1.下列各图中物体A和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关于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作用及物体A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图中物体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乙图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C.丙图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D.丁图中物体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解析:甲图所示情况,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A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故在甲图情况下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乙图所示情况,物体A也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物体A受向右的力F的作用,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A一定受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丙图所示情况,用力F拉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物体B及其上面的物体A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A的平衡条件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故在丙图情况下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丁图所示情况,由于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与F相平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2.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静摩擦力”的大小。当重物连同盘的总重力为2N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示数为8N。现往盘中加砝码,当盘与砝码总重力为12N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B )A.12N B.8NC.4N D.20N解析:加砝码前,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8N-2N=6N,方向向右,同时说明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6N。当加砝码后,即绳中拉力改变后,水平方向假设木块不动,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12N-8N=4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8N。3.(多选)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BC )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1静止0.42静止0.63直线加速0.74匀速直线0.55直线减速0.3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B.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解析:第一和第二次实验都没有拉动木块,说明这两次的拉力大小均未超过最大静摩擦力,第三次实验时,木块做加速运动,说明拉力已经大于最大静摩擦力Fm,因此可知,最大静摩擦力范围0.6N≤Fm<0.7N,故A错误,B正确;滑动摩擦力与运动情况无关,因此第三、四、五次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4.(10分)如图所示是武警战士用头将四块砖顶在墙上,苦练头功的照片。假设每块砖的质量均为m,砖与墙面、砖与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要使砖恰好静止不动,则武警战士的头对砖施加的水平力为多大?(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砖与砖之间不发生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答案:解析:以四块砖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砖恰好静止不动,则砖所受到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即f1=f2=μF,又f1+f2=4mg联立上式可得F=即武警战士施加的水平力为F=5.(12分)如图(a)所示,A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重10N,设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5N,若对A施加一个由零均匀增大到6N的水平推力F,请在图(b)中画出A所受的摩擦力FA随水平推力F变化的图线。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水平推力F≤2.5N之前,物体未动,物体受静摩擦力FA=F。当F>2.5N后,FA变成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A=μFN=μG=0.2×10N=2N。PAGE-7-摩擦力1.(多选)(2020·大庆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B.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C.若手握旗杆的力增加,人受到摩擦力仍保持不变D.手握旗杆的力越大,人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解析: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时,人相对于旗杆有向下滑的趋势,受到旗杆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B错误。由于人是匀速运动的,人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得知,人受到的摩擦力等于人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到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D错误。2.(多选)(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木块开始运动前,摩擦力逐渐增大B.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C.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D.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小于摩擦力解析: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拉力逐渐增大,则摩擦力逐渐增大,A正确,D错误;当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木块开始移动,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拉力会突然变小,B正确,C正确。3.(多选)(2020·成都高一期中)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100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2mm。现用这支圆珠笔水平推一本放在桌面上质量为900g的书,当按钮压缩量为3.6m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这本书恰好匀速运动。(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0N/mB.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N/mC.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是0.02D.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是0.2解析:由于砝码处于静止,则kΔx=mg,所以有:k==N/m=500N/m,故A正确,B错误;要使书恰好能匀速运动,则kΔx′=μmg,代入数据解得:μ=0.2,故D正确,C错误。4.(2020·永春华侨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一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kg,在水平弹簧作用下,2s末开始缓慢滑动,此时弹簧伸长了6cm。弹簧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1)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弹簧的劲度系数。(3)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3N (2)100N/m (3)0.3解析:(1)由图像可得1s时物体受的静摩擦力是3N;(2)匀速运动时弹簧拉力是6N,由f=kx,得k=100N/m;(3)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是20N,物体滑动时的摩擦力是6N,由f=μFN,解得μ=0.3。PAGE-2-2.摩擦力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定义。2.理解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3.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 知识点1 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相对滑动__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阻碍相对运动__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并且跟物体__相对运动__的方向相反。3.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成__正比__,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2)公式:Ff=__μFN__。(3)动摩擦因数μ:它的值跟两接触面的__材料__和__粗糙程度__有关。动摩擦因数μ=____,Ff在接触面内且与相对运动方向__相反__,FN与接触面__垂直__。知识点2 静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_相对运动的趋势__,而没有__相对运动__时,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__接触面__,跟物体__相对运动趋势__的方向相反。3.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F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即将开始运动__时的拉力。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__0__与最大静摩擦力__Fmax__之间,即__0预习自测 『判一判』(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一定产生摩擦力。( × )(2)摩擦力一定作用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 × )(4)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 )(5)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 )『选一选』 (2019·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情景中,物体M所受摩擦力F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B )解析: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但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汽车停在斜坡上,由于有下滑趋势,因此受到沿着斜坡向上的静摩擦力,故B正确;物体虽贴着竖直墙面,但由于自由下落,因此与竖直墙面没有压力,则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瓶子被握在手中处于静止状态,依据平衡条件,则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故应选B。『想一想』 如图甲、乙、丙所示,质量为2kg的木块在不同水平拉力作用下,均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1)以上三图中的木块除了受到水平拉力外,水平方向还要受到一个什么力?你能根据二力平衡确定这个力的大小吗?(2)以上三图中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哪?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有何规律?(3)比较甲、乙两图,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比较甲、丙两图,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1)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和外力大小相等,即3.6N、6.6N、5.6N。(2)方向均向左,其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甲、乙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甲、丙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材料有关。课内互动探究细研深究·破疑解难 探究? 滑动摩擦力┃┃情境导入__■甲图中物体与地面“一动一静”,乙图中物体与传送带“一慢一快”,丙图中物体与传送带“一左一右”。若各接触面均粗糙,试分析图中物体是否受摩擦力;若存在摩擦力,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提示:甲图中物体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乙、丙图中物体均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要点提炼__■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两物体缺一不可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例如: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公式法:根据公式Ff=μFN计算。①正压力F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N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特别提醒(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典例剖析__■典题1 (2019·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取g=10N/kg)( D )A.10N,向右 B.10N,向左C.20N,向右 D.20N,向左思路引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地面滑动的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μFN。解析: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mg=200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FN=μmg=20N,方向:与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故D正确。思维升华:(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接触面积无关。(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对点训练__■1.(多选)(2019·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与桌布分离后继续在桌面滑行,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AC ) 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B.桌面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C.鱼缸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没有变化D.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桌布的摩擦力将增大解析:桌布向右拉出时,鱼缸相对于桌布有向左的运动,故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故A正确;桌面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B错误;鱼缸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拉力无关,只与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因此增大拉力时,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D错误。探究? 静摩擦力┃┃情境导入__■某同学用力向右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在此过程中木箱与地面间是否存在摩擦力?若存在,说明摩擦力的方向。提示:存在;向左┃┃要点提炼__■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缺一不可 2.静摩擦力的方向(1)在接触面上,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例如:3.静摩擦力的大小(1)大小的范围:0(2)计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3)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特别提醒(1)不能认为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静止,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效果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3)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随外力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个定值。┃┃典例剖析__■典题2 (多选)(2019·江西省赣州十四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B.握手处如果有很多油,手必须握得越紧C.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油瓶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油瓶的重力思路引导: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明确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若油瓶和油的总重力没有超过手对油瓶的最大静摩擦力,手对油瓶的压力可以不变,A错误;握手处油很多,比较滑,应当通过增加手对油瓶的压力,才能增大最大静摩擦力,防止油瓶下落,故B正确;油瓶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故C错误,D正确。┃┃对点训练__■2.(2019·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三个物体中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C.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解析:A物体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故A错误;B、C物体均有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动的趋势,故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B正确,C、D错误。探究?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情境导入__■绳结是靠什么性质的力使绳子连在一起或把物体绑在一起?为什么有的绳子不容易“死扣”?提示: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太小(或绳子光滑)┃┃要点提炼__■两种摩擦力的比较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相同点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③接触面粗糙不同点有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力的三要素大小相同点①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②可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求解(后面学习)不同点被动力,与压力无关,大小为0公式Ff=μFN,与正压力成正比方向相同点①与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或者成一夹角;②与接触面相切;③与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垂直不同点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相同点在接触面上,做力的图示时,可根据等效原理画到物体的重心上┃┃典例剖析__■典题3 如图所示,一重为40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3N,F2=6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当只将F1撒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思路引导:—解析:当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μFN=μG=0.2×40N=8N,故木块受到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N。(1)加上F1、F2后,F1和F2相当于一个方向向右的F=F1-F2=7N的力。由于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7N,方向水平向左。(2)将F1撤去后,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2,即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右。(3)撤掉F2后,由于F1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左。答案:(1)7N 水平向左 (2)6N 水平向右 (3)8N 水平向左思维升华:求解摩擦力大小的方法(1)明确所求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一般根据二力平衡来求。求解时应注意物体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物体处于减速或加速运动状态,则二力平衡不成立。(3)滑动摩擦力一般根据公式法计算,计算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物体是否匀速运动无关,只取决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的大小。┃┃对点训练__■3.(2020·杭州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C )A.80N、80N、90N B.80N、80N、45NC.80N、100N、90N D.80N、100N、45N解析: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由二力平衡得F1=80N;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有最大静摩擦力F2=100N;由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得F3=μFN=90N,故选项C正确。核心素养提升以题说法·启智培优 对摩擦力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误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一定产生于运动的物体间静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它们可能都运动;滑动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它们中可能有一个物体静止。例如,汽车加速前进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箱子随汽车一起运动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狗拉雪橇向前运动时,静止的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误区二: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实际上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误区三:误认为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实际上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则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无关。误区四:误认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实际上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有可能是动力,如传送带就是利用摩擦力作为动力,将粮食由低处送到粮仓中。 案例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并说明摩擦力充当动力还是阻力。(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滑动);(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解析:(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汽车加速时,木箱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静止状态。因此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是动力。(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汽车向前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前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是阻力。(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假设木箱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跟木箱接触的物体只有汽车,汽车最多能对它施加两个力(支持力F1和摩擦力F2),由二力平衡条件知:F1与G抵消,但没有力与F2抵消,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与题意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即木箱不受摩擦力。(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易知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滑动摩擦力是阻力。(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易知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滑动摩擦力是动力。素养脉络构建知识构建·整体呈现 PAGE-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2摩擦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2摩擦力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2摩擦力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