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延续文化血脉》【课件29张PPT+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1 《延续文化血脉》【课件29张PPT+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3.5.1
《延续文化血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将五千年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于一体。这一壮丽的“盛典”诠释了中华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与其他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④各国间文化差异性并不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
?
?
?
?
?
?)
①有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②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了凝聚力和创造力????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
①②③
?
?
?
?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
?
?
?
?
?
D.
①②④
3.
观察漫画,文化遗产保护要“警钟长鸣”,这是因为它(  )
①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下列名言、诗句寓意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的有( 
 )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园以“四合院”为核心景观,让全世界从一个“小院落”品味“大北京”。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 
 )
①承载着老北京的民俗民风 ②展示了北京的开放与包容 
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种茶、饮茶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并逐渐形成了融合儒、
道、佛诸派思想的中国茶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
)
①各具特色 ②复杂多样 ③源远流长 ④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近年来,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政策支持与指引下,经典国学、书画、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纷纷现身全国中小学校园。这有利于增强我们的(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
D.制度自信
8.
科技也使“比邻若天涯”。亲友团聚时,随处可见“低头一族”,虚拟世界的热情加剧着现实的冷漠。这警示人们缩短心灵距离更需要(
)
A.依靠科技创新
B.加强相关立法
C.远离虚拟网络
D.弘扬传统美德
9.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学者说:文化自觉让我们从内心唤醒了对这个民族文化的信任和生命的托付。要做到文化自觉,就要(
)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抛弃传统思想文化 ③重视中华文化创新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2020年9月10日是紫禁城600岁的日子。清晨6点,央视新闻开启8小时独家沉浸式直播带你云打卡紫禁城。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
①气势恢宏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与国运、民魂紧紧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
)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2019年9月5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举行“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隆重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并要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倡导中华传统美德。我国之所以大力提倡公民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因为它是(
)
①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③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④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文化美德
代代传承】
(8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延续文化血脉的角度看,两幅图片分别启示我们什么?(2分)
(2)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明我们这样做的理由。(6分)
14.
【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
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国,10期节目累计超过10亿人次观看,一时间,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中国人的诗心被唤醒,重新领会了
传统文化之美。刚播出两期的《朗读者》好评如潮。电视节目激发了文化热潮,广大观众获得了情感共鸣。在新时期,传承优秀文化需要新的传播方式,活化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表达方式。
(1)
简单概括中华文化的总体特征(2分)
(2)
人们的这个节目的热爱,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有什么的意义?(6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中秋节临近,学校组织了相关的宣传活动,明明认为这些都是老掉牙的活动,没必要参加。
(1)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2)理由是: 
情境二 明明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一次汉字听写大赛
(1)明明应该:
 
 
(2)理由:
 
情境三 坐公交车时,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明明的座位旁边
(1)
明明的做法是: 
(2)理由是: 
 ?
16.【中国好人
美德传承】
材料一:
2019年1月9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18年12月“中国好人榜”。经广大网民推荐评议,捐献器官助5人重获新生的80后女孩王婷婷、勇斗持刀歹徒而英勇牺牲的狱警刘彦、30年坚持开“良心药方”的儿科医生徐晓军、勇驾“蛟龙”入深海的英雄潜航员唐嘉陵、带着80岁养母上学的90后女孩孙玉晴等108人上榜。身边好人用善行义举传递着温暖的道德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为美好生活一起拼搏追梦的精神风采。
材料二:
据了解,2018年,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收到网民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2
816万余条,活动平台推荐评议、点赞跟帖累计超过5亿人次;活动网页浏览量超过10亿人次;《好人365》栏目微博阅读量超过19.7亿。
【发现传统美德】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好人”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有哪些。(2分)
【弘扬传统美德】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6分)
【践行传统美德】
(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6分)
17.【汉字文化
根需传承】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无穷组合,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239个西文字母词语。
材料二:生活存在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到公共场所开展查找和纠正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活动,赢得市民的赞许。
(1)材料一如何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有(4分)
材料三: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某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
(3)请你推荐几处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场所。(至少两处场所)(2分)
(4)为了激发同学们参加研学活动的积极性,出发前,请你就这次活动的意义做一次主题演讲。(列出演讲提纲即可)(4分)
3.5.1
《延续文化血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C
B
B
D
C
D
C
B
C
C
3、非选举题
13.
(1)图片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选择图片一: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选择图片二: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14.(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
①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⑤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15.
情境一
(1)不赞同
(2)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情境二
(1)积极参与此次大赛?
(2)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情境三
(1)主动让座?。
(2)尊老敬老(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6.
(1)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孝敬长辈,等等。
(2)
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3)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如阅读经典、扶危济困,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17.
(1)
汉字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
从我现在身边小事做起,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开放性答案,类似文化古城、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胜地、文化馆、科技馆、现代化工厂、农场等等都可。
(4)①有利于开拓视野。②有利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⑤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3.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重点
1.
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2.
弘扬传统美德的做法
难点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说观点:为什么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观看视频讨论交流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音视频材料,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知道使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主题一:中华文化根活动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赏图片,说说:结合P58“运用你的经验”、P59“相关链接”1.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2.
你知道“那达慕、望果、盘王”的含义吗?3.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怎样?探究感悟1.中华文化是怎样创造的
P59①作为人类进步标志,和开化状态的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文明活动二:文化遗产
赏图片,思考:结合P59“探究与分享“,导入”非遗巢湖民歌”视频1.分享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际价值,没必要保护。你认同吗?问题解答2.不认同这种说法。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文学领域等产生重要影响。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探究感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P59“探究与分享”②
展示课件01.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0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03.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活动三:中华文化内容
赏图片,思考:结合P60“相关链接”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探究感悟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P59②
课件展示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探究感悟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P59②
课件展示

有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活动四:文化自信
看视频,思考:结合P61“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1.中华文化有哪些组成?如何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有何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熔铸于、植根于什么?探究感悟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
P60
课件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2.革命文化,0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究感悟5.中华文化的作用
P60-P61①
课件展示
0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P6002.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P61①03.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P61①
04.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P61①
05.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P61①
探究感悟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P61②
课件展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活动五:
看视频,思考:结合P62“探究与分享”1.如何看待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问题解答2.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探究感悟7.坚定文化自信的做法
P62①
课件展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主题二:美德万年长活动六:名言欣赏
赏名言,说说:结合P63“探究与分享”孟子和范仲淹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优乐思想却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问题解答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②我的忧乐观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乐;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以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为已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探究感悟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P63②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展示课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探究感悟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P63②
课件展示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自尊互敬、乐于助人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品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活动七:朱子家训
看视频,思考:结合P64“阅读感悟”本视频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探究感悟3.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P62②-64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P62②②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P63①③中华传统美德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P64
课件展示活动八:影响利他、助人行为因素
赏图片,思考:结合P64-65“探究与分享”1.扶危济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顾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3.他们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问题解答2.①有。列举身边“中国好人”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即可,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思維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干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3.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1.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原因、收获、感悟等方面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为什么每年都要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为什么要匿名并用虚报地址进行捐款?。探究感悟4.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65课件展示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探究感悟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化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B.只有抵制外来文化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C.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C.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最大D.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是排斥的3.我国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0亿元大关,震撼了国人。这部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道理——“希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不竭动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要积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C.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D.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4.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我们(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 ④熟练记忆美德的内涵,理解美德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列举措直接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是(
)①某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②某市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程行动
③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教育活动
④某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赏图片,读教材,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教材中找出标记要点赏图片,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记笔记赏图片读教材找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观看课件标记要点赏图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看课件标记要点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标注要点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标注要点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标注要点赏图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标注要点做题展示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图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图片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视频、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视频、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板书
3.5.1
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容、作用、特点
2.中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做法3.中华文化的组成。二、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特点、作用
2.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道德与法治
统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
3.5.1
延续文化血脉
看视频,说观点:
为什么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使文化血脉得以延续
新知导入
主题一、中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说说:
结合P58“运用你的经验”、P59“相关链接”
1.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
2.
你知道“那达慕、望果、盘王”的含义吗?
3.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怎样?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展示。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望果节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前。欢度祈盼丰收的“望果节”,是藏区农耕者们的最大喜悦。。
瑶族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祭祀。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不仅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和青年男女寻觅佳偶的契机,节间还举办商品展销、文体表演竞技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中华文化是怎样创造的
P59①
文化中的
积极成果
文明
作为人类进步
和开化状态的
标志
以进步文化为
基础
P59
相关链接
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共同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结合P59“探究与分享“,导入”非遗巢湖民歌”视频
1.分享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际价值,没必要保护。你认同吗?
5
1.
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不认同这种说法。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文学领域等产生重要影响。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P59“探究与分享”②
有利于和谐、可持续
有利于统一、团结
有利于文化认同
01
02
03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结合P60“相关链接”
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P59②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文化
的内容
8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P59②
1
2
3
应对挑战


创造力
包容力
与时俱进的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结合P61“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
1.中华文化有哪些组成?如何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有何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熔铸于、植根于什么?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
P60
组成
01
源自于
02
熔铸于
03
植根于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
源自于
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革命文化
0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
植根于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5.中华文化的作用
P60-P61①
12
0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P60
02.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P61①
03.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P61①
04.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P61①
05.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P61①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P61②
充分肯定、坚定信念
01
力量
02
03
复兴
事关
0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
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结合P62“探究与分享”
1.如何看待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1.
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醢的中华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④各类国际盛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的交流。
2.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②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7.坚定文化自信的做法
P62①
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01
02
03
04
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05
推动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
革命文化
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主题二、美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名言,说说:结合P63“探究与分享”
孟子和范仲淹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优乐思想却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②我的忧乐观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乐;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以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为已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P63②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STEP

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03
STEP
熔铸了
中华民族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蕴含着
丰富的道德资源
01
STEP
02
STEP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P63②
1
3
5
6
2
处世准则
奋进品质
伦理规范
和乐风范
4
高尚品质
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自尊互敬、乐于助人的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
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结合P64“阅读感悟”
本视频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P62②-64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P62②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P63①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P64
0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02.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0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基因
精神力量
精髓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结合P64-65“探究与分享”
1.扶危济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
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顾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
3.他们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宁波神秘土豪“顺其自然”:
1999—2018年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
青岛“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
一位普通的市民,他(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
1.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原因、收获、感悟等方面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为什么每年都要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为什么要匿名并用虚报地址进行捐款?
2.①有。列举身边“中国好人”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即可,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思維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干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4.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65
01
践行
美德的力量在于
02
四德
03
力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课堂小结
1.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化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
B.只有抵制外来文化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C.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最大
D.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是排斥的
B
B
课堂巩固
3.我国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0亿元大关,震撼了国人。这部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道理——“希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不竭动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要积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C.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D.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4.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我们( 
 )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 ④熟练记忆美德的内涵,理解美德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A
5.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列举措直接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是(
)①某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②某市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程行动
③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教育活动
④某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教学目标
课后预习
预习第五课第二框题《凝聚价值追求》P66-73,找出: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价值是什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根
5.1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作用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
中华文化的内容、作用、特点
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做法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