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娥条件和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探究条件表现出液体、固定占据空间大小是否是固定的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是你好明友,常伴你左右”(谜底:影子)2.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影子”的认识。3.教师指导学生谈一谈踩影子游戏时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学原理。二、活动过程(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做过哪些与影子有关的游戏?(2)教师追问:同学们还观察过哪些生活中出现的影子?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是否见到图片中的景象?教师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影子的原理?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能画出哪些事物的影子?学生动手,组内分享交流。5.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影子无处不在。活动期间,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相关活动。(二)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1)教师提出问题:影子无处不在,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出影子?(2)数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简,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2)教师演示实验:打开手电筒,移开橡皮。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有什么变化?还能观察到影子吗?(3)教师演示实验:将橡皮放在纸屏前,移开手电筒。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白纸上还有影子吗?(4)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写出讨论结果。(5)师生共同小结:当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影子。(三)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1.教师引导学生考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的方法。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对比实验:改变光照的高度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三、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2.教师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