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日晷教学目标: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型计时。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时间?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时间呢?(学生交流自已在日常生中通过太阳确定时的实例,例如:看太阳的位置、看阳光下物体影子推算现在的时间等。)二、学习新课(一)认识日晷1.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日晷的实物模型和相关图片观察。2.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如晷面和晷针以及相关特点,并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3.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而进行计时的。4.教师进一步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图片,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晷的科学道理。(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晷学习活动。1.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搜集到的关于日晷的相关资料,设计自己要制作的日晷。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以不断完善设计作品。①学生初步制件完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事先划定好的校园区域中摆放自己小组制作的日晷模型,学习使用日晷型进行计时。②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调节日晷的晷面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正确的刻度,并向学生提问如“现在是上年十点钟,晷针影子应该在哪给正确的刻度呢?”③预测一下,中年十二点的时间时,晷针的影子应该在什么位置呢?”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三、拓展活动1.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其他计时的方法。2.教师可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除了可以用日晷计时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呢?3.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古人计时方法的变迁,适时出示水钟、漏刻这些古人计时工具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拓展主题:到科技馆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古人的计时工具,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计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