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化学反应的图像绘制金属与酸反应图1图2图31、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质量相同及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如图1。2、向等质量的镁、铁、锌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三种金属均有剩余,如图2。3、向质量相等的镁、铁、锌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如图3。优先反应(1)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反应一开始就立即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结束时,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2)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后才开始,即起点的横坐标不是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时,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如图2所示。优先原则:(1)H+优先与OH-反应(或OH-优先与H+反应)举例1:向一定量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2NaOH+H2SO4===Na2SO4+2H2O,后:2NaOH+CuSO4===Cu(OH)2↓+Na2SO4。举例2:向一定量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先:NaOH+HCl===NaCl+H2O,后:Na2CO3+2HCl===2NaCl+H2O+CO2↑。(2)CO32-优先与H+反应举例: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Na2CO3+2HCl===2NaCl+H2O+CO2↑,后:Na2CO3+CaCl2===CaCO3↓+2NaCl。【特别提醒】将稀硫酸加入到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由于H+与OH-反应的同时,SO42-与Ba2+也反应,所以反应一开始,两个反应同时发生,不存在先后顺序。【简记】反应生成的沉淀或气体还能继续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后发生。反应前后固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1.将锌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固体+溶液―→溶液+固体Zn+CuSO4===ZnSO4+Cu6516016164固体质量变化:由65份质量的Zn变成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_减小_,直至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如图1。溶液质量变化:溶质由160份质量的CuSO4变成161份质量的ZnSO4,溶液质量增大,直至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如图2。2.将铜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固体+溶液―→溶液+固体Cu+2AgNO3===Cu(NO3)2+2Ag64340188216固体质量变化:由64份质量的Cu变成216份质量的Ag,固体质量增大,直至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如图3。溶液质量变化:溶质由340份质量的AgNO3变成188份质量的Cu(NO3)2,溶液质量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如图4。例1、工业盐酸因混有少量FeCl3常显黄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该盐酸中,直至过量,下列各量与图像对应的是()例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例3、.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渐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甲乙HCl和H2SO4的混合酸Ba(NO3)2溶液Cu-Zn合金稀H2SO4生锈的铁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CO2和HCl混合气体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盐酸A.①④B.③⑤C.②⑤D.③④例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BCDA.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相同质量锌和氧化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D.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的是()A.20℃时,向一瓶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B.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加热MnO2和KClO3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向PH=1的盐酸中不断加入水2、下列各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A.甲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乙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丙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D.丁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6、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铁粉末的试管加强热B.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往装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一定量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7、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8、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9、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Y随碳酸氢钠的加入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量可能是( )A.溶液的质量B.水的质量C.气体的质量D.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10、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其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b点溶液加入碳酸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B.可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a点溶液和c点溶液C.随着生石灰的不断加入,溶液中可能会有固体析出D.纵坐标也可以换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1、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中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的意义A稀盐酸和硫酸钠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质量B水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C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D铝稀硫酸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2、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分解,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受热时间,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y可能表示( )①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③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④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A.①② B.只有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B.向装有未打磨的铝片的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Ba(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4、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6、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①Na2CO3+HCl===NaHCO3+NaCl;②NaHCO3+HCl===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7、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Cu+2FeCl3===2FeCl2+CuCl2A.FeCl3与Cu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gC.N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只含Fe2+、Cu2+D.当加入V1mLFeCl3溶液时,Cu恰好完全反应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的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加热一定量的碳酸氢钠粉末B.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纯碱溶液C.形状不同的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向一定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参考答案例1、A例2、D例3、.B例4、C1、C2、B3、A4、D5、D6、A7、B8、C9、A10、D1、C2、B3、B4、D5、C6、C7、B8、B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五)化学反应图像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