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淇县高中精研乐学导学案1.3 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 结合教材内容,能够描述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划分,说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范围和意义。2. 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3.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并能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并能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2、难点: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课前自主学习:一、东、中、西部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范围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开放程度思考:1、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如何?2、三个经济地带应怎样相互协调?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差异二、南方与北方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三、西部大开发目的范围优势劣势意义课本P15、16----活动题【参考答案】1、地带 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东部 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2、(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区域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自然因素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低 高科技、教育和文化 低 高对外开放程度 低 高经济因素 发展 基础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产业 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其他因素 地理 区位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民族 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国际化程度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2.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 file: / / / I:\\files\\zonghelianxi\\A0103.htm" \l "aaab#aaab )D.①②⑤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4.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优势5.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6~8题。6.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7.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 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8.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二、综合题1.读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A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什么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C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连线正确的是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速度)。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国家外经贸部提供的材料,到1999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为3 000多亿美元,其中大约只有l/30流向西部。贵州省仅吸引到外资1亿美元,西部大省四川吸引到的外资也不足70亿美元。而上海,仪浦东开发区过去几年就吸引了110亿美元。材料二 国家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在“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上首次披露,中外著名企业投资西部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此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向成都一家光纤电缆企业和西安的铁路、交通控制系统投资,美国普惠公司在成都、西安和株洲三市生产飞机引擎零件。此外,世界银行为西部提供贷款10亿美元。(1)读材料一,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少的原因是什么 (2)读材料二,结合西部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跨国公司涉足该地区的原因又是什么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1-5ADDDA 6-8ABB二、综合题1、东部经济地带A图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且远远大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较优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C 经济发展速度2、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建厂投资大;气候多样,降水少,水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等我国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西部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