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1力的合成【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理解等效替换的思想。2.理解什么是共点力,什么是力的合成。3.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能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合力。【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等效替换的思想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能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合力。难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如何求合力【自主学习】1.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延长线,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2.合力与分力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几个力叫做。3.力的合成:求叫力的合成。(1)F1,F2同一直线情况:同向时合力F=,方向;反向时:合力F=,方向。(2)F1,F2成角情况: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的长短和方向表示合力的和。(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交流讨论】如何求两个力的合力?【成果展示】展示学生交流讨论成果【教师执导】教师引导、点拨、辨析、梳理,阐释内涵与外延等(略)【学以致用】类型一、 共点力、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物理量在运算时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有( )A.时间B.位移C.速度D.加速度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变式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共点力的合成中,合力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力B.在共点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C.在共点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具有相同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在共点力的合成中,一个重力和一个弹力的合成,只能成为一个新弹力【变式3】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20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8N、7NB.10N、20NC.18N、18ND.20N、28N类型二、作图法求合力例2:F1和F2是共点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F,作图正确的是( )举一反三【变式】请用力的图示法求图中三个分力的合力的大小:类型三、数学计算求合力例题3: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F1=40N和F2=40N,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90°、120°时,通过计算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举一反三【变式1】两个共点力,大小都是10N,如果要使这两个力的合力也是10N,这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应为()A.30°B.45°C.90°D.120°【变式2】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A.B./2C.D./2【变式3】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A.1N和4NB.2N和3NC.1N和5ND.2N和4N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同一点上、交于一点2.相同、合力、分力3.几个力的合力(1)F1+F2、与F1、F2方向相同、F1-F2、与较大的力相同(2)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大小、方向(3)F1-F2≤F≤F1+F2类型一、 共点力、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的理解例1:A举一反三【变式1】CD【变式2】A【变式3】A类型二、作图法求合力例2:C举一反三【变式】请用力的图示法求图中三个分力的合力的大小:类型三、数学计算求合力例题3:40N40N40N举一反三【变式1】D【变式2】B【变式3】B2.5.3专题:用力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会用力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受力分析、解题步骤.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回顾初中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2.平衡状态是指: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特点:。3.若N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与剩余那个力满足什么关系:。【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展示学生交流讨论成果【教师执导】教师引导、点拨、辨析、梳理,阐释内涵与外延等(略)【学以致用】例1: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变式1】重力G的光滑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求档板和斜面分别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变式2】如右图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求球对细线的拉力T和球对墙的压力N。(45oOBA)例2:.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绳水平,则绳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变式1】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10N/kg)【变式2】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重物,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已知AB段绳子最大能承受100N的力,BC段最大能承受60N的力,其他绳子不会断裂,则不断加重重物AB、BC哪根绳子先断?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如果物体不受力,物体将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它为止。2.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3.等大反向例1:N、N【变式1】GsinθGcosθ【变式2】、例2:N、10N【变式1】N、N【变式2】AB段绳子先断2.5.2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等效替换的思想.2.掌握力的合成探究过程.3.能自主独立的完成实验操作.【重点难点】重点:实验过程.难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自主学习】实验目的:探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原理:等效替代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实验步骤(学生齐读)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⑦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注意事项(学生齐读)1.测量前应将弹簧秤调零,再将两把弹簧秤对拉看示数是否相等,多次拉动挂钩看弹簧秤拉杆及指针是否有卡顿现象,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2.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3.在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4.用两把弹簧秤拉动时,夹角不宜太大或太小,600-1200为宜。5.细绳应适当长些,便于记录力的方向。记录力的方向不是沿细绳画线,是在细绳远端正下方打一点,再与O点连接即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两次橡皮条拉长的结点位置一定要相同.7.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8.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交流讨论】哪些因素会造成实验误差?【成果展示】展示学生交流讨论成果【教师执导】教师引导、点拨、辨析、梳理,阐释内涵与外延等(略)【学以致用】例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标号是和;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和。【变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的示数为__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下列的一些做法中,是该实验中必须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实验中必须保证OB水平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E.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AO与OB的夹角不变(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1:F′(2B(3)①C、E②记下两细绳的方向、将橡皮条结点拉到与O点重合【变式】(1)3.6(2)BC(3)①更换大量程测力计;②减轻重物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1力的合成(导)—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docx 2.5.2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导)—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docx 2.5.3专题:用力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导)—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