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课题1.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物质的构成1、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小组回答:(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小组回答: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教师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2、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观察: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回答: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扩散现象和机械运动这两种运动有什么区别?小组回答: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它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机械运动是宏观的,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测量速度等指标,一般肉眼可以观测到.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无法观测到,但是我们可以用转化法,把分子的热运动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4、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小组回答:(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后,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2)扩散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时刻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教师小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它是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我们只要是看的到的运动都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我们平时所见到阳光下尘土飞扬、浓烟滚滚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但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小组回答: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注射器,拧下针头,拉开活塞,用大拇指堵住针头的一端,用力压活塞,有什么感觉?将活塞中的空气换成水,再做一做,有什么感觉?小组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斥力实验: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放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小组回答:(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2)不同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若d指“分子间的距离”;r指“分子间的平衡距离”则有:①当d=r时,F引=F斥处于平衡距离处。②当d<r时,F引<F斥,斥力起主要作用。③当d>r时,F引>F斥,引力起主要作用。④当d>10r时,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2、比较三种物态分子排列的不同特点。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的体积固态较小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无有气态很大很弱无无拓展:从分子作用力的角度说一说“破镜重圆”能否真的发生。教师点评:分子间的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的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不存在了.板书设计一物质的构成二、分子热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