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标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授课人:艾瑶授课对象:八年级某班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这门课程之后,通过安排学生可以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奇妙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向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能力较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但缺乏对规范操作流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点。教学思路: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测量又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依据教材内容安排和课程要求,我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完成,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教师的精细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2)能总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3)可以自主估算常见物体的长度;(4)明白测量有误差,能辨别误差与错误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段有大致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形成具体概念;(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与错误的区分。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长度的测量。先请同学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两位同学的高矮。艾宾浩斯错觉、缪勒-莱耶错觉。(学生讨论)师: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科学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借助一定仪器,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新课教学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师: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如中国的市尺,英国的英尺(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市尺和英尺的由来),但各个国家的标准不统一,为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出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米(m)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单位?对于比米大的距离我们可以用千米(km)表示,比米小的距离我可以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表示。(通过课件展示各个单位在显示生活中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长度的感知觉,如中学生的身高1.65m,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为1m左右等。)单位换算如下: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3m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10-3mm?=?10-6m??????????1nm?=?10-9m课堂练习:单位换0.01km=m=dm5000mm=cmdm1m=mm=?m700?m=mm给下列长度加上合适的单位:小明的身高是165()课桌的高度约为0.7()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5()给出答案:10、100;500,50;103、106;0.7;cmmdm2、刻度尺的使用师:我们知道要比较物体的长度需要两样东西,标准单位和测量仪器。现在我们学习完长度的基本单位,下面就来学习所需的测量仪器。展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让学生观察。主要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2)归纳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且与刻度尺垂直。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还必须注明单位。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基本单位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沙漏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由它发展起来的。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的单位是秒(s);时间的基本单位有年、月、日、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单位换算:1h=60min=3600s1min=60s1ms=1000?s1?s=1000ns练习:单位换算:1h=s1min=s58min=h34?s=ms2、秒表的使用方法/步骤1:认识秒表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min。使用之前要上好发条,它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方法/步骤2:第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第二次按压,指针停止走动,指示出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第三次按压两指针均返回零刻度处。3、练习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心跳次数。误差误差的定义测得值与真实值之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a.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b.偶然误差错误与误差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导致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可以减小;错误是可避免的。因此,误差不是错误。减小误差的方法a.使用更精密的仪器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用更科学的方法教学流程设计:可放大查看板书设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2.刻度尺的使用:认、放、看、读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2.秒表的使用误差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仪表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以及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昂,动手操作是否能自主完成;课堂的交流氛围是否生动有趣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多举实例不足之处:单位换算时,学生遇到计算遇到困难,不能很快的理解其中的规律,因此需要花较长时间进行讲解,导致后面的课堂进度延缓,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的整体性的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