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课题13.3比热容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小组回答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小组回答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小组回答3: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2、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小组回答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小组回答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3、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何不同?小组回答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小组回答丁: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质量/g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沙子水总结: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升高的温度少,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强.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二、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小组回答: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小组回答:单位:J/(kg·℃)水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J。3、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4、比热容表:各种物质的比热容在比热容表中可以查到.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4.2×103干泥土0.84×103酒精2.4×103铜0.39×103冰2.1×103铝0.88×103煤油2.1×103铅0.13×103水银0.14×103砂石0.92×103小组回答:(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4)一般情况下,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5)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5、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特性解释?小组回答甲: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为水储藏的热多.小组回答乙: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小组回答丙: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教师小结: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计吸放热情况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6、水的比热容较大特性的应用(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7、我们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小组回答: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三、热量的计算1、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小组回答: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2、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小组回答: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3、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小组回答: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小组回答: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温度变化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5、利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如何做好单位的统一?物理量单位QJmkgt、t0、Δt℃cJ/(kg·℃)总结:热量计算总公式:Q=cmΔt.其中:Q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Q放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Δt表示温度变化量.在运用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和Q=cmΔt解题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在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题时,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容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Δt三者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Δt来决定.(2)明确Δt在公式中的意义:在热量计算公式中,Δt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只要温度的变化量Δt相同,那么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就相同.如果温度不变化,即使是高温物体,也不会吸热或放热,所以在应用公式解题时,必须明确热量Q与温度变化量Δt的关系.公式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把公式经过数学变形写成其他形式.因为热量是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温度的变化来说物体在某一温度时含有多少热量,那样是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的.例1:小杨家的电热水器内装有5L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小组回答:水的体积,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求水的质量,再利用Q吸=cm(t2-t1)求水吸收的热量.解:密度的公式由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5×10-3m3=5kg,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2-t1)=4.2×103J/(kg?℃)×5kg×(40℃-20℃)=4.2×105J.板书设计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二、比热容三、热量的计算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