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第一课听听声音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词进行描述和记录。
3.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有的是动物的叫声,有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有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身上能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是声带。
2.吹竖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
嗡”声是由蚊子的翅膀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
只有让它振动才会产生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为了看清鼓面的振动,可以在鼓面上撒上-些轻小物体。
5.拉伸、按压、用手揉搓皮筋不能引发振动,所以橡皮筋不会发出声音,而弹拨皮筋能引发皮筋振动,就发出声音了。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4.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闹铃声就不能传播给我们,说明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5.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要交流必须使用电子通信设备。6.土电话是通过线绳传播声音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中耳的作用是把声波传到鼓膜,内耳的作用是把声波信号传给大脑。
耳朵的鼓膜很薄且有弹性,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耳郭是收集声波的接收器。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在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中,可用橡皮膜代替鼓膜,并放上细沙或纸屑观察振动情况。
5.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振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第五课时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将钢尺一端按在桌面上,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也不同。
4.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重敲时发出的声音强,轻敲时发出的声音弱。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用相同的力敲击铝片琴,琴片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琴片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利用柱形图可以更直观地描述出尺子振动长度与声音变化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4.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弦的音高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粗细、弦的松紧程度都有关。
3.一般情况,投弹长、粗、松的弦,产生的声音低;拨弹短、细、紧的弦,产生的声音高。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制作小乐器时,应先画出设计示意图,然后进行制作。
制作出的小乐器要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依次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情况。
3.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进一步做出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