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考点归纳汇总2.2碱及其性质-解密碱的化学性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考点归纳汇总2.2碱及其性质-解密碱的化学性质

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 碱及其性质-解密碱的化学性质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考纲要求 题型 说明
氢氧根离子
碱的通性 1. 认识碱的通性;
2. 知道常见碱的用途。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碱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在中考中占10~20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认识碱的通性。
难点:根据碱的性质,知道常见碱的用途。
考点精讲:
知识点一: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滴入石蕊试液 变蓝
滴入酚酞试液 变红
生锈铁钉 无现象
氯化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CuCl2+2NaOH=Cu(OH)2↓+2NaCl
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通入二氧化碳 无明显现象 2NaOH+CO2=Na2CO3+H2O
知识点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加入氢氧化钙后的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滴入石蕊试液 变蓝
滴入酚酞试液 变红
生锈铁钉 无现象
氯化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CuCl2+Ca(OH)2=Cu(OH)2↓+CaCl2
碳酸钠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Ca(OH)2=2NaOH+CaCO3↓
通入二氧化碳 生成白色沉淀 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三:碱的化学性质——共性和特性
1.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于水时,都解离出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正是由于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金属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知识点四:碱的用途
1.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2. 氢氧化钙:用于建筑业,制漂白粉,改良土壤。常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检验。
【随堂练习】对反应:X+2NaOH═2Y+Cu(OH)2↓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X一定不是CuSO4
B.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C.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
D. 向Y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一定会产生沉淀
解析:A. 反应前钠的化合价是+1价,两个形成两个Y,所以X中的阴离子显示-1价;B.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化合价不变;C.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比2个Y大18,并不能说明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D. 生成的Y是可能是硝酸钠或者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发生反应并不都反应生成沉淀。
答案:C
提分宝典:
【方法提炼】碱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跟某些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
(4)跟酸发生中和反应:碱+酸→盐+水。
【高频疑点】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要判断两者能反应,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检验产物的方法:验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通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
方法1: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方法2:取样,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上述两种方法,其实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而且方法I还可以用于除去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2)改进实验装置,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如:

     
所选装置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内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集气瓶中,NaOH溶液中的长导管下端产生气泡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烧瓶内产生“喷泉” 现象
F 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塑料瓶 塑料瓶变瘪
G 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 小气球胀大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0分钟)
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 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但前者吸收效果好
2. 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 HCl B. MgCl2 C. KNO3 D. CuSO4
*3. 能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区分开来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 B. 酚酞试剂 C. 石蕊试剂 D. 稀盐酸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石墨做电极 B.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 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 用铁做成铁钉
5. 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氢氧化锂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6.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 ____。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___ ___(填“减少”、“不变”、“增加”)。
(3)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 + 2NaOH =X+ 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___ ____ 。
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图甲?????????????? ?????图乙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_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_???????????????????????。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方程式????????? 。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A. Na2CO3 B. HCl C. CuSO4 D. NaCl
**8. 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 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2)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答案:
1. D 解析:A. 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了二氧化碳后,产物也是溶于水的,不能用作建材,氢氧化钙遇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作建材;B. 氢氧化钙不能吸收水,不可以用作干燥剂;C. 氢氧化钙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虽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产物溶于水,没有现象,看不出来;D. 它们的溶液都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选D。
2. C 解析:A. HCl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B. MgCl2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C. KNO3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D.CuSO4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3. A 解析:A. 烧碱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因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而不能发生反应;而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发生反应,且实验现象有明显不同,因此使用碳酸钠溶液可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B.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酚酞变红,所以使用酚酞,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 石蕊试剂遇碱性溶液变蓝,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呈碱性,都可使石蕊变蓝,所以使用石蕊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D. 烧碱溶液与澄清石灰水都可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所以使用稀盐酸,不能区分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4. B 解析:A. 用石墨做电极,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B.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显碱性,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C. 用石墨粉做润滑剂,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具有润滑性;D. 用铁做成铁钉,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 C 解析:本题是将熟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迁移到氢氧化锂中,已知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故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错误;其余选项现象正确。
6. (1)Na+ (2)增加 (3)Na2SiO3 (4)Ca(OH)2+Na2CO3=CaCO3↓+2NaOH (5)防护眼镜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NaOH=X+H2O,反应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SiO3;(4)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5)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防止眼睛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7. (1)红? (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2NaOH + H2SO4 = Na2SO4+ 2H2O ??? (4)C??
解析:(1)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分析;(3)酸碱中和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8. 【猜想与假设】猜想Ⅲ:NaOH和Na2CO3
【实验与探究】(1)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2)碱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反思与交流】CO2 + 2NaOH = Na2CO3 + H2O
解析:实验室中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能够和空气中的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最大时全部变为碳酸钠;如果保存完好,则不变质;如果部分变质,则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可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判断。但应注意,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若要鉴别氢氧化钠,必须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