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3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3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人教版
九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
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国民革命歌由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邝睟所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新知讲解
析国共合作
前因
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1913年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结果
1915年签订“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战争,全国响应。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1917年7月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段祺瑞继承袁世凯衣钵,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
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国民党
共产党
思考:谁能打倒列强除军阀?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军阀混战》,感受当时的中国社会,知道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初期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力量还比较弱小,只有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了一系列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应该要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五四运动显示出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打倒列强
除军阀
共同目标: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
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知讲解
国民党一大基本情况
1.
时间
1924年1月
2.
地点
广州
3.
会议内容
1.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2.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4.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旧三民主义的分析对比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共同点: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本质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其最终奋斗目标。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成果一:创办黄埔军校
01
资料2: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从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长洲岛。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02
资料1: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中国革命迟迟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为了早日完成革命的使命,我们采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使革命与民众力量相结合。”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陈毅(6期)
林彪(4期)
黄埔军校毕业的名将
徐向前(1期)
陈赓(1期)
罗瑞卿(6期)
赵一曼(6期)
?1925年3月12日
,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
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情况
1.
时间
新知讲解
2.
条件
军事基础:
群众基础:
政权基础: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1925.7)
国民革命军
广东革命根据地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3.
目标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926-1927年
4.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吴佩孚
兵力20万
新知讲解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8万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广东
广西
湖南


山东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三大军阀各自势力范围
三大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1926.7.北伐开始
1926年7月11日,北伐军攻克湖南省会长沙
5.
北伐过程(第一阶段)
汀泗桥战役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由湘向鄂挺进,军阀吴佩孚调集重兵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拦国民革命军北上;汀泗桥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数番激战后,27日,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先遣队向吴佩孚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全线溃退,国民革命军占领了汀泗桥,为攻取武汉打开了南大门,使革命的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此役十分惨烈,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回忆:战后三个月,路过汀泗桥,依然觉得血腥扑鼻,必须用手绢掩口鼻方能通过。
叶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初期,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其率领的部队所向披靡,屡破强攻,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1926年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向贺胜桥乘胜追击。吴佩孚率主力军赶赴贺胜桥迎战。30日,叶挺独立团猛攻突入敌人主阵地。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吴佩孚部正面失利加上侧背受敌,全线动摇,吴佩孚的督战队连杀数位旅团级军官,仍不能挽回败局。最后独立团从正面攻克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手下军队纷纷溃退。北伐军于30日上午攻占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
吴佩孚的主力被基本消灭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1.
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思考: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叶挺传》
3.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合作探究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仅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在这时英勇就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观看视频)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
时间
2.
地点
新知讲解
1927.4.18
南京
3.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青天白日旗
4.
国旗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典礼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告“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张学良改易旗帜
1928年6月,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火车站。
观看视频《东北易帜》
北伐战争成功与失败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成功
教训
失败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革命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革命领导
资产阶级革命派
国共合作的各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
群众基础
依靠会党、新军
依靠工农群众
革命武装
没有自己的军队
建立黄埔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革命结果
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篡权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给列强沉重打击;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权益(租界);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中共影响扩大,形成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性质相同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后果相似
获得了巨大功绩:前者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后被袁世凯篡夺政权;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最失败。
失败原因相似
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由于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妥协
课堂小结
1.
小明同学是惠阳人,他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有一位名人,他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叶挺
B.贺龙
C.廖仲恺
D.彭德怀
2.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吴佩孚
B.袁世凯
C.孙传芳
D.张作霖
课堂练习
A
B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路可走”。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课堂练习
D
C
5.某校开展“忆故乡名人·传千古风范”主题的金华历史名人进校园活动。让我们
一起追忆名人事迹,感受岁月风云。
事迹一:1920

2
月下旬,陈望道回到老家分水塘过春节。入夜,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他不时翻阅着《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字斟句酌着。他聚精会神,正在翻译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唯其重要,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译得准确、妥切,因而翻译难度
颇高。
事迹二:1926

7
月,他任中共金华独立支部书记。12
月上旬,北伐军到达金华,他组织各界人士在五百滩举行欢迎大会,并代表金华各界致欢迎词。他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掀起反帝驱洋斗争怒潮,推动金华革命运动深入开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事迹一中陈望道翻译的“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的书名。翻译这本“非常重要
的书”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事迹二中的“他”是谁?为什么他会组织各界人士欢迎北伐军?
(3)两段事迹发生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国情?两位历史名人的事迹共同启示我们该传承怎样的“风范”?
课堂练习
5.(1)《共产党宣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2)钱兆鹏。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
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节节胜利。(
或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中国。)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正确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重庆—武汉—广州
C.?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D.?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2.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国共对峙???????????????????????????D.?武汉会战
3.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路可走”。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5.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右图漫画所反映的革命运动(??

A.?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第一枪?????????????????????????????D.?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6.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同共合作的产物??????????????????????????????????????????????????B.?蒋介石担任校长
C.?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D.?毛泽东担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
7.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B.?周恩来?????????????????????????????????C.?叶挺?????????????????????????????????D.?毛泽东
8.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是(???

A.?武昌楚望台原址
????????????????B.?黄埔军校旧址
C.?南昌起义指挥部
?????????????????D.?中共一大会址
9.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①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
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
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反蒋起义???????????????B.?北伐推翻清政府???????????????C.?第一次国共合作???????????????D.?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
11.某校开展“忆故乡名人·传千古风范”主题的金华历史名人进校园活动。让我们
一起追忆名人事迹,感受岁月风云。
事迹一:1920

2
月下旬,陈望道回到老家分水塘过春节。入夜,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他不时翻阅着《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字斟句酌着。他聚精会神,正在翻译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唯其重要,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译得准确、妥切,因而翻译难度
颇高。
事迹二:1926

7
月,他任中共金华独立支部书记。12
月上旬,北伐军到达金华,他组织各界人士在五百滩举行欢迎大会,并代表金华各界致欢迎词。他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掀起反帝驱洋斗争怒潮,推动金华革命运动深入开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事迹一中陈望道翻译的“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的书名。翻译这本“非常重要
的书”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事迹二中的“他”是谁?为什么他会组织各界人士欢迎北伐军?
(3)两段事迹发生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国情?两位历史名人的事迹共同启示我们该传承怎样的“风范”?
12.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失去民心的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湖北战场,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叶挺领导的以中国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屡战屡胜,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引自《钱江晚报·直面武昌战役》(2015.11.7)
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革命的总方针后,开始着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科技、依靠人民,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
(1)“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国民革命军在湖北战场胜利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解析】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转移到了重庆。故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正确顺序是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广州—武汉—南京—重庆顺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的相关史实。
?2.B
【解析】据题干“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材料中国民党人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说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已经基本被推翻,这与北伐战争有关,处于国民革命期间。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革命是题干描述情形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时间和对材料的解读。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后,毛泽东“发现无处可走”,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理解。
4.D
【解析】“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胜利进军。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D项北伐战争是题干中所说的“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
5.B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的北伐战争,联系所学知识,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CD三项和题干漫画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题干漫画所反映的革命运动的意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找准漫画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解析】根据本题图片内容可知,这是指黄埔军校。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为了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并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毛泽东担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C
【解析】由题干中“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叶挺独立团。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ABD三项蒋介石、周恩来和毛泽东均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8.B
【解析】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为了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AC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B项黄埔军校旧址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知道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了黄埔军校,它是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9.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发生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最主要敌人,两党都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其革命目标。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①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不是原因,与题目无关;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发生时,孙中山已经逝世。
D项②④是题干材料里的“内部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部条件”的解题关键

10.C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关键信息有黄埔军校旧址、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国民革命军誓师大会等可知,这是1924年以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1924年5月,在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1926年,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大会,进行了北伐战争,因此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题干图片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内容。
二、材料分析题
11.(1)《共产党宣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2)钱兆鹏。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
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节节胜利。(
或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中国。)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1)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1926年7月,他任中共金华独立支部书记”可判断出这个人是钱兆鹏。欢迎北伐军的原因可从北伐的目标进行分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时间是1840-
1949年。启示应该从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
故答案为:(1)《共产党宣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2)钱兆鹏。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节节胜利。(
或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中国。)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12.(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3)汉口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地共产党人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4)人民群众。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2)国民革命军进行的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战略方针的正确;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综合四则材料,不难看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
故答案为:(1)片面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也宣告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国共合作;北伐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