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电阻的概念三部分内容。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教材突出了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从我们身边的物体开始认识,最后归纳出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本节安排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二、学生分析初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但是有些还是靠猜测的,需要实验来检验。学生不知道导体能导电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一知识是微观的无法通过实验直接看到,于是需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模拟展示。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2)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电阻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教学难点:(1)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2)实验探究人体,大地是导体。(3)自制仪器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研究问题。(2)能在实验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安全意识。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转化能力和应用意识。知识目标:(1)能认出我们周围的物体什么属于导体,什么属于绝缘体。(2)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五、教具准备自制荧光棒检测电路、发声器等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六、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播放影片《石墨炸弹》(2)思考:石墨炸弹主要应用了它的什么性质?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利用影片,激发兴趣、引出课题预习交流检查预习情况,帮助纠正错误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提出疑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点一:导体和绝缘体探究点二: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1)展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学生观察并思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展示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2)展示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实验方案及电路图。(1)学生展示交流结果(2)提出疑惑:日常用水是导体接入电路后灯泡为什么不发光?(3)结合导学卷资料提出与装置的灵敏度有关为了提高检测电路的灵敏度,课前各小组都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老师采用了第一小组的实验装置:给大家提供了荧光棒作为检测电路,它的内部有电源、发光二极管,黑色的按键是开关。将荧光棒电路断开一部分,焊接两根导线,把要检测的物体接在两个检测头之间,就可以检测了。(1)学生动手自主探究(用自制检测电路检测桌面上提供的物体或身边物体的导电性能)(2)展示实验结果(1)生活经验还告诉我们大地也容易导电,请同学展示课前设计的实验。(2)总结导体、绝缘体的定义(3)点拨:常见导体、绝缘体展示将大地接入自制发声器的检测检测电路,发生器发出声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1)多媒体播放动画物质的微观结构(2)点拨:帮助学生分析视频交流并得出结论: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的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探究点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多媒体播放视频:将玻璃心柱和灯泡接入220V的电路,加热玻璃心柱很长时间仍然看不到灯泡发光(2)提供实验器材:改装的荧光棒电路、小玻璃珠、蜡烛、打火机、干木棒(1)学生质疑:实验很危险,成功率很低,如何改进?(2)组内交流并展示学生实验:①将小玻璃珠接入荧光棒检测电路,用蜡烛加热小玻璃珠很短时间,二极管发光。②将干木棒接入荧光棒检测电路,二极管不发光,干木棒潮湿后,二极管发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探究点四:电阻(1)师生共同实验:将灵敏电流计接入电路,分别找男同学,女同学抓住甩出电路的两端。请大家观察电流计的偏转情况。(2)总结: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引出电阻。(3)多媒体出示电阻相关材料(1)学生质疑: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电流计偏转情况不同。(2)完成导学卷电阻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换算关系、电阻器的符号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小结播放本节知识点相关影片总结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检测见学卷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弥补教学遗漏板书设计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等。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等。3.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4.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二、电阻(R)1.物理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欧)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MΩ=103KΩ1KΩ=103Ω课题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导学过程学习随记一、自学导航1.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2.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实例及条件。4.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是什么?单位间的换算关系。5.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是的()A玻璃、油、大地B陶瓷、湿木材、橡胶C铜、人体、大地D空气、油、塑料6.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A.几乎没有电子B.没有电子C.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D.自由电荷很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导体和绝缘体如何检测物质的导电性?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2.实验探究器材:改装荧光棒检测电路,待检测的物体(橡皮、铜丝、玻璃小灯泡、铅笔芯、干木棒、陶瓷、人体、导线外皮、碳棒、食盐水、塑料尺、铁钉、桔子、油、以及身边想检测的物体)3.交流结果:在实验过程中①将_____________接入电路,二极管发光,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②将_____________接入电路,二极管不发光,表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③的物体叫做导体。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探究点二:交流结果: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的内部,几乎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探究点三:设计实验:交流结果: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探究点四:电阻请同学们阅读多媒体出示电阻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1、电阻的物理意义。2、电阻用字母表示。3、电阻的单位是,简称,符号。4、电阻单位间换算关系是。5、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6、在电路图中,电阻器的符号是。四、检测反馈巩固提高1.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战争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填“断路”或“短路”),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2.下图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A为外壳,B为按钮,C、D为金属片,其中C具有弹性。C、D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其中()A:B、C、D是导体,A是绝缘体B:A、C、D是导体,B是绝缘体C: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D: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4.我们常看到电线的接头处缠有黑色的胶布,是因为()A使导线导电B美观一些C绝缘,防止漏电或触电D使接头处更结实5.如图所示是常温下各种物质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规律?(1)。(2)。(3)。6.下表是小敏同学将几种物体依据物质导电性进行的分类,请你在表格的空白处填上分类的物理名称物理名称物体陶瓷橡胶干燥的空气晶体二极管热敏电阻光敏电阻铜片铅笔芯食盐水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0KΩ=Ω(2)0.3MΩ=Ω8.以下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A.瓦特B.焦耳C安培D.欧姆9..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绝缘体有电阻B.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导体都有电阻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任何导体的电阻都一样大10.下列情况中,绝缘体不能变为导体的是()A.让干木棒变潮湿B.把玻璃加热至红炽状态C.让塑料绳变弯D.在纯水中加上食盐11.如图将不同的导体接到电路A、B之间时,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则可以在电路中增加一块,作进一步的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