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型:新知识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不同种物质这种比值一般不同的内在规律。2、学会用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3、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4、会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和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2、理解物质密度的公式及单位的意义。3、会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和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组合单位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物体所含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4、天平的使用①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上。②调节,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③测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盘,并调节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再次平衡。二、引入新课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三、新课教学1、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的。(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①取大小不同的两个铁块,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体积;②取大小不同的两个铜块,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体积。实验次数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m/V(g/cm3)1铁块12铁块23铜块14铜块2m-V图象③以(铁块)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5)分析与论证:通过比较m/V的值以及所作的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来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2、密度:(用字母表示)(1)定义: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其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m—质量—千克(Kg)(2)公式:ρ=其中v—体积—厘米3(cm3);ρ—密度—千克/米3(Kg/m3)千克/米3,符号:,读作:;(3)单位克/厘米3,符号:,读作:。(4)单位换算:1g/cm3=kg/m3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2、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3、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