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呼吸与健康生活一、填空题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来维持生命,它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3、我们在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心跳的次数()了。【填“增加”或“减少”】二、判断题。1、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约为120次。()2、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低的。()3、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氮气。()4、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的大小无关。()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三、选择题。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增加了。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2、()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A.呼吸道B.肺C.心脏3、下列活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的是()。A.经常看书B.经常慢跑C.多吃饭四、简答题心跳随呼吸快慢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五、综合应用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做运动,有的同学在跑步、踢球,有的同学在跳绳、做热身。1、运动过后,同学们的呼吸都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经常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呼吸功能变强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六、材料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对比如下。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吸入人体78%21%0.03%0.97%呼出体外78%16%4%2%参照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增加了,()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胃B.肺C.心脏3、在“其他气体”一项中,主要增加的气体成分是()。2.2呼吸与健康生活答案及解析一.1、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2、氧气3、增加增加二.1、×解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为16~20次。2、√3、×解析: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氧气。4、×解析:肺活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5、√三.1、AC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2、B3、B四、心跳随呼吸一起加快或减慢。五、1、运动过后,同学们的呼吸都变快了。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2、经常运动能增大肺活量,肺活量变大后,每次呼吸吸入的气体量变大,得到的氧气变多,身体有更充分的氧气供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六、1、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氧气2、B3、水蒸气解析: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发现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会被呼吸器官加湿,增加水蒸气含量,所以呼出所体时,水蒸气含量会增加。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2.2呼吸与健康生活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单元呼吸与消化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科学概念目标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目标解读通过资料阅读,对比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知道人体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废气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2、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目标解读引导学生测量并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从科学角度分析呼吸次数变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经历一次运动前后不同阶段呼吸次数的数据测量活动。在这个测量活动中,学生将对测量的数据展开思考与分析。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重点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难点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呼吸与健康》导入。设疑:呼吸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作用呢?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呼吸与健康生活。板书课题观看视频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聚焦: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上课时,我们静静地坐在那儿认真听老师讲课,呼吸平静……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做运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我们知道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想要把嘴巴张大一些呼吸。那么运动后呼吸为什么加快呢?关注耳的结构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新知探究探索一: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1、分析比较柱形图中吸入人体的空气与呼出体外的气体你有怎样的发现?过渡: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分别了解这两种气体。视频:《燃烧的木条分别放在氮气、空气、氧气中会怎样》过渡:我们通过视频再来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氮气。视频:《空气的成分》、《氮气》讲解:通过视频我们知道氧气有助燃的作用,而氮气是惰性气体,所以基本不参与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我们呼吸进入身体中的氧气有5%被留在身体进行氧化反应,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了3.97%,对于人体来说,氧气如同食物和水一样必不可少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作为心脏的“动力源”,吸入的氧气可以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产生血气,继而被人体所利用。心脏、大脑的工作状态与血氧的输送量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会马上停止。细胞得不到氧气很快就会死亡,各个器官也会快速衰竭。古人把氧气称为“养气”,医学界将25%~30%浓度的氧气环境称为“富氧”环境,在此环境下人体利用氧气的效果达到最佳。有数据显示现在成年人70%~8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栽种一些天然造氧功能的绿色植物,如绿萝、常春藤等,或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左右开窗通风,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久居室内的人们营造一种自然健康的氧气环境。探究二: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实验材料:秒表、薄纸巾实验操作:(1)薄纸巾放在一侧的鼻孔处。(为不影响正常的呼吸,纸巾所放位置应小于鼻孔的1/2)(2)调整纸巾与鼻孔的距离,每呼吸一次,纸巾应与鼻孔表皮接触一次。(3)记录一分钟纸巾与皮肤接触的次数。实验分析:当呼气时纸巾向下飘动,吸气时纸巾向鼻孔处飘动并与鼻孔处的皮肤接触,因此纸巾每接触一次皮肤即呼吸一次。实验结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为()次。2、举出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3、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实验材料:秒表、记录表实验操作:(1)4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计时员),1名同学进行活动(实验员),1名同学测量呼吸次数(测量员),1名同学负责记录(记录员)。(2)计时员发出指令,实验员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和跳动2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要休息5分钟。(3)测量员测量实验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分析: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随之增加;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科学词汇站: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女性比男性稍快2~3次。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呼吸频率最快,为每分钟40~44次,学龄儿童为每分钟20~25次,接近成年人水平。讲解:统计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次,吸入氧气约0.75千克,呼出氧气约0.9千克,动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都在消耗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这就要归功于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啦,它们既是天然氧气的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回收厂。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于海洋藻类植物。以陆地植被为例,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吃掉”1000千克二氧化碳,制造750千克氧气。如此算来,10平方米左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一天的需氧量,并把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消耗掉。如果没有陆地植物和海洋藻类植物,氧气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适宜的氧气还有益于动物的进化,调查显示大约3亿年前,地球的氧气含量高达35%,这给巨型昆虫和巨型恐龙的登场提供了舞台,因为较大的动物在耗氧量上要高于较小的同类。因为较大的动物在耗气量上要高于较小的同类,这些大块头需要十分费力地将血液输送到种组织器官。较高的含氧量将有助于它们获得更大的进化机会。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氧气。初步认识人耳的结构。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研讨探究研讨一:分析数据,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小结: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可以发现:很多活动都能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做一些体育运动,会使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运动越剧烈,呼吸次数变化越明显。还有一些活动能减少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闭目静坐一段时间。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最少的。研讨二:1、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小结: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养料。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2、经常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呼吸功能变强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小结:经常运动能增大肺活量,肺活量变大后,每次呼吸吸入的气体量变大,得到的氧气变多,身体有更充分的氧气供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研讨三: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小结: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也会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需要心脏跳动进行血液循环将氧气关到全身各处。这说明人体各系统是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是4:1的比例,即每分钟呼吸20次,心跳次数约为80次左右。科学零距离:运动时心跳为什么什么加快讲解:人在运动的时候会消耗许多能量,这时候我们会通过呼吸来增加能量,大量呼吸会让新陈代谢加快,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心脏的跳动也就逐渐加快,这样才能满足体内的氧气供应,同时也能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利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拓展延伸肺与我们的健康1、肺是身体的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锻炼时我们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2、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器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质量,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3、长期用嘴巴呼吸有哪些害处视频《长期用嘴巴呼吸有哪些害处》小结:养成用鼻子呼吸的好习惯!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2张PPT)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科版四年级上导入新课呼吸与健康呼吸与健康呼吸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作用呢?新知探究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聚焦上课时,我们静静地坐在那儿认真听老师讲课,呼吸平静……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做运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新知探究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聚焦我们知道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想要把嘴巴张大一些呼吸。那么运动后呼吸为什么加快呢?快喘不过气来啦!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01020304050607080氮[dàn]?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气体成分百分比(%)78%78%21%16%0.03%4%0.97%2%吸入人体的空气呼出体外的气体1、分析比较柱形图中吸入人体的空气与呼出体外的气体你有怎样的发现?二氧化碳增加了3.97%氮气的含量是不变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了5%其他气体的含量增加了1.03%,其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是水蒸气。吸入的气体会被呼吸器官加湿,增加水蒸气含量,所以呼出气体时,水蒸气含量会增加。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燃烧的木条分别放在氮气、空气、氧气中会怎样空气的成分生活小百科空气的成分示意图空气的成分氮气生活小百科一分钟了解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气所气化。氮气轮胎降低爆胎率氮气填充防止氧化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生命活动指数食物水氧气对于人体来说,氧气如同食物和水一样必不可少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作为心脏的“动力源”,吸入的氧气可以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产生血气,继而被人体所利用。心脏、大脑的工作状态与血氧的输送量密切相关。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会马上停止。细胞得不到氧气很快就会死亡,各个器官也会快速衰竭。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古人把氧气称为“养气”,医学界将25%~30%浓度的氧气环境称为“富氧”环境,在此环境下人体利用氧气的效果达到最佳。阅读资料,比较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的不同。新知探究一探索有数据显示现在成年人70%~8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栽种一些天然造氧功能的绿色植物,如绿萝、常春藤等,或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左右开窗通风,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久居室内的人们营造一种自然健康的氧气环境。新知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实验材料:秒表、薄纸巾实验操作:(1)薄纸巾放在一侧的鼻孔处。(为不影响正常的呼吸,纸巾所放位置应小于鼻孔的1/2)(2)调整纸巾与鼻孔的距离,每呼吸一次,纸巾应与鼻孔表皮接触一次。(3)记录一分钟纸巾与皮肤接触的次数。新知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实验分析:当呼气时纸巾向下飘动,吸气时纸巾向鼻孔处飘动并与鼻孔处的皮肤接触,因此纸巾每接触一次皮肤即呼吸一次。实验结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为次。安静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每分钟的呼吸次数242325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实验记录:新知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2、举出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新知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3、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实验材料:秒表、记录表实验操作:(1)4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计时员),1名同学进行活动(实验员),1名同学测量呼吸次数(测量员),1名同学负责记录(记录员)。(2)计时员发出指令,实验员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和跳动2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要休息5分钟。(3)测量员测量实验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新知探究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实验分析: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随之增加;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安静状态安静时慢走20步后快走20步后跳动20次后闭目静坐5分钟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2426283323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记录:3、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实验结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科学词汇站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20次,女性比男性稍快2~3次。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呼吸频率最快,为每分钟40~44次,学龄儿童为每分钟20~25次,接近成年人水平。新知探究统计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次,吸入氧气约0.75千克,呼出氧气约0.9千克,动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都在消耗氧气。统计表呼吸20000次/天吸入O2呼出CO20.75kg0.9kg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新知探究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这就要归功于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啦,它们既是天然氧气的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回收厂。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于海洋藻类植物。新知探究以陆地植被为例,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吃掉”1000千克二氧化碳,制造750千克氧气。如此算来,10平方米左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一天的需氧量,并把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消耗掉。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新知探究如果没有陆地植物和海洋藻类植物,氧气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适宜的氧气还有益于动物的进化,调查显示大约3亿年前,地球的氧气含量高达35%,这给巨型昆虫和巨型恐龙的登场提供了舞台,因为较大的动物在耗氧量上要高于较小的同类。因为较大的动物在耗气量上要高于较小的同类,这些大块头需要十分费力地将血液输送到种组织器官。较高的含氧量将有助于它们获得更大的进化机会。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呼吸次数?二探索研讨探究分析数据,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一研讨安静状态安静时慢走20步后快走20步后跳动20次后闭目静坐5分钟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2426283323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记录: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可以发现:很多活动都能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做一些体育运动,会使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多,运动越剧烈,呼吸次数变化越明显。还有一些活动能减少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闭目静坐一段时间。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最少的。研讨探究1、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二研讨我们体内的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养料。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比较强大。很少锻炼的人,肺部功能较弱。研讨探究2、经常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呼吸功能变强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二研讨经常运动能增大肺活量,肺活量变大后,每次呼吸吸入的气体量变大,得到的氧气变多,身体有更充分的氧气供应,所以身体会更健康。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比较强大。很少锻炼的人,肺部功能较弱。研讨探究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三研讨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也会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需要心脏跳动进行血液循环将氧气关到全身各处。这说明人体各系统是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是4:1的比例,即每分钟呼吸20次,心跳次数约为80次左右。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站”。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科学零距离运动时心跳为什么什么加快人在运动的时候会消耗许多能量,这时候我们会通过呼吸来增加能量,大量呼吸会让新陈代谢加快,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心脏的跳动也就逐渐加快,这样才能满足体内的氧气供应,同时也能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拓展延伸肺与我们的健康肺是身体的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锻炼时我们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拓展延伸肺与我们的健康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器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质量,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具体做法如下:经常开窗通风经常用淡盐漱口空气不良时戴口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拓展延伸肺与我们的健康长期用嘴巴呼吸有哪些害处养成用鼻子呼吸的好习惯!解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都是混合气体。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1、人体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一、判断对错解析:呼吸得到的氧气打通过血液运输,所以呼吸次数增加,心跳次数也会增加。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2、呼吸次数加快了,心跳次数也会变快。一、判断对错()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减少了,()增多了,()基本不变。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BCA上21世纪教育网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二、选择题2、()人体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最多。A.安静时B.慢走20步后C.原地跑1分钟后C解析:运动越剧烈,呼吸频率越快。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呼吸与健康生活吸气(O2)呼气(CO2)肺(中转站)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案.doc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课件.ppt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 一分钟了解氮气.mp4 呼吸与健康.mp4 燃烧的木条放在氮气、空气、氧气中会怎样.mp4 空气的成分.mp4 长期用嘴呼吸有那些害处.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