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5.1力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 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演示) ??? 师: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觉? ??? 生:我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 师: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觉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什么 ???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 ??? 生:举重比赛时,人用手推杠铃。??? 生:拔河比赛时,人用力拉绳。 ??? 生:人用力压跷跷板。??? 生:人用力提水桶。 ??? 师:刚才几位同学举的在推、拉、压、提等情况下,人对物体施加了力。那么,是否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力呢?生产中,你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 ??? 生:我看见过推土机推土。??? 生:我见过大吊车提货物。 ??? 生:我见过压路机压路。??? 生:我见过拖拉机拉犁。 ??? (教师选好学生所举的例子,并做好板书) ??? 师:同学们想一想黑板上的这些例子,有什么共性? ??? 生:上面的例子中,不论是人还是物体,当他们对别的物体用力时,都与别的物体是相互接触的。 ??? 生:都发生了推、拉、压、提等动作。 ???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位同学所讲的即发生力的时候,物体与物体总是相互接触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生:我不同意。 ??? 师:为什么呢?你能举出一个发生力的时候,物体没有相互接触的例子吗? ??? 生:我用钢笔与头发摩擦,然后将钢笔接近小纸屑,发现还没有接触,小纸屑就被钢笔吸引上了。 ??? 师:很好,这位同学所举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时候,可以不直接接触。 ??? 师:再来看第二位同学讲的,有力发生时,物体之间总会发生推、拉、提、压等动作。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力的概念。把上述例子中的具体物体的名称去掉,用“物体”代替,则力的概念就成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师:我们通常将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 从黑板的例子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生练习) ???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师: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你能发现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 生:用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但手感到疼,这说明桌子也对手施了力。 ??? 生:两手互拍时,左手对右手施力,右手也对左手施力。 ??? 生:用手拉橡皮筋时,橡皮筋也在拉手。 ??? 生:手向上提书包,书包对手也在向下拉。 ??? 师:大量的事实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 力的作用效果 ??? 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拉健身拉力器。(演示) ???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拉力器中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 生: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 ??? 师:对,刚才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的长度也伸长了。这些情况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 ??? (板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 师:在踢足球时,足球的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怎样改变? ??? 生:足球有时是静止的,但受力后就成为运动的。 ??? 生:足球有时是运动的,但被守门员接住后就成为静止的。 ??? 生:足球有时朝某一方向运动,但受力后却改变了方向,飞向另一个方向。 ??? 生:足球的运动快慢也有变化。 ??? 师: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作 业 布 置 复习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程 课堂总结 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