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1.违法行为的含义?2.违法行为的分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思考:郭某犯了什么罪?结果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何思考?河南首例涉境外输入型疫情防控案宣判郭某鹏获刑一年半最高检联合公安部发布涉境外输入型疫情防控典型案例,其中,河南某公司劳务派遣人员郭某鹏,隐瞒出境史造成40多人被隔离观察。2020年4月3日,被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郭某鹏表示认罪认罚。根据《刑法》第330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预防犯罪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52-56的内容第二章1.刑法的作用?内容?P484.如何预防犯罪?P49-503.刑罚的含义?分类?P482.犯罪的含义?特征?P46活动规则:结合所学的三种违法行为的知识。每组选出参赛者,并决定顺序。当主持人读完题后,参赛选手竞速抢答,答对得1分,答错对方得分。连续得2分获胜。活动:罪与非罪我会辨法律知识竞答题1.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2.在法律规定的国家级考试中作弊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3.李某因张某欠钱一直不还,将张某的儿子绑架。李某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4.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5.韩某因嘴馋便抓捕麻雀7只,被当地派出所发现。韩某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6.电视剧《都挺好》热播,“苏大强的表情包”走红网络。如果商家使用该表情包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7.叶某等人通过暴力、威胁等方式收取“黑的士”高额管理费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8.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火锅店餐具进行抽检,结果定性为不合格餐具。该火锅店的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B犯罪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承担后果对社会危害程度又称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法规民事法律刑法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刑罚处罚较轻严重辨别罪与非罪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罪罚一、了解罪与罚刑法的作用、内容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_________。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_________。01OPTION02OPTION请你辨别罪与非罪1、试分析对比这两种行为,同样是殴打他人,定性是否相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普法小课堂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据此,你能总结出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吗?触犯刑法犯罪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罚处罚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快速抢答1.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则超速行驶的行为是犯罪()2.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则李二肇事逃逸的行为是犯罪()3.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4.李四认为犯罪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周永康范冰冰房祖名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被称为醉驾入刑第一名人。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定需要补齐的税款和罚金约为8.84亿元。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被判无期。因无证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处行政拘留7天。孙扬√√√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的含义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刑罚的种类维持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昆刑初字第74号刑事判决中对原审被告人孙小果的定罪量刑部分,即孙小果犯强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制侮辱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与原犯强奸罪未执行刑期二年四个月又十二天,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快速抢答讨论并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判决书,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刑法”与“刑罚”相同吗?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是怎样的?合作与探究2二、加强自我防范bodli05OPTION04OPTION03OPTION02OPTION01OPTION犯抢劫罪被判刑被公安机关拘留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违纪行为受到的处罚一般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犯罪行为受到的处罚最终受到法律制裁合作与探究1交友不慎犯罪违法违纪不良行为犯罪道路的轨迹是张丽说:都怪陈某的爸爸经常出差,导致他缺少家庭的关爱。刘威说:都怪老师不能及时对陈某的行为进行教育。李玲说:都怪学校没有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一些同学法治意识淡薄。周静说:都怪这些不良社会青年,太坏了……小凯说:陈某年龄还小,应该不用受法律惩罚才对。思考:1、请发表你的观点。2、在这个悲剧中,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呢?说明理由。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普法小课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普法小课堂如何预防犯罪,做守法公民?思想上:行动上:合作与探究如何预防犯罪,做守法公民?行动上: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5、要谨慎交友,不交损友。6、杜绝不良行为……思想上:1、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3、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课堂总结犯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处罚性(必然结果)刑罚主刑附加刑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课堂练习1、王某因贩毒且容留他人在家吸毒二犯罪,判定其犯罪的依据有()①违法了法律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应受刑罚处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B2、司机余某驾车在高速公路上逆行27千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判处有期徒刑4年。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余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B.余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有期徒刑是附加刑D.公民要遵守交通管理法律法规C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课题预防犯罪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各种不良行为,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能力目标:对于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在生活中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自觉遵纪守法,坚决远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刑法与刑罚,认识犯罪的特征;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如何加强防范,远离违法犯罪。重点犯罪的特征。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小测,温故知新1.诚信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2.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播放案例:河南首例涉境外输入型疫情防控案宣判提问:郭某犯了什么罪?结果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何思考?认真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用直观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行为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预防犯罪》。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刑法的作用与主要内容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防患于未然?一、了解罪与罚活动:罪与非罪我会辨第一步:一站到底活动规则:结合所学的三种违法行为的知识。每组选出参赛者,并决定顺序。当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后,参赛选手竞速抢答,答对得1分,答错对方得分。连续得2分获胜。第二步:请获胜者利用三种违法行为区别的表格分享成功经验。展示关于刑法的图片,小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阅读课本P53《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2、据此,你能总结出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吗?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小结:(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的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2)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3)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由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引出犯罪的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由犯罪的特征归纳出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思考:下列哪些是刑事违法行为?引导学生根据犯罪的三个特征归纳总结快速抢答由案例引出“刑罚”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区别“刑罚”与“刑法”思考:下列哪些处罚是刑罚处罚?出示刑罚的分类。快速抢答讨论并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判决书,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二、加强自我防范合作探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是怎样的?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思考:1、请发表你的观点。2、在这个悲剧中,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呢?说明理由。播放:结合视频,你得到什么启示?展示《刑法》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小结: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了不要紧。得出结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展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让学生明白: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得出结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总结归纳: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提示,看课本,标疑难点学生看书思考问题学生看材料思考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生回答问题结合图片与文字,思考分析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思考看图思考问题学生发表看法,分析归纳得出:未成年人应加强防范,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知识,并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通过引入学生喜爱的节目《一站到底》,在小组间展开法律知识PK,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同时掀起了本堂课的小高潮。通过请获胜者分享经验的方式,能产生榜样影响力量,有利于在学生中营造对违法行为知识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分析归纳出犯罪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名中学生因交友不慎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作用。通过分析行为轨迹和危害,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观点的辨析,不仅让学生明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来自身边的四大保护也有不到位不及时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通过层层设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小结学生分小组比赛,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预防犯罪.ppt 5.2预防犯罪教案.doc 未成年人犯罪.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