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点击|党的建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词点击|党的建设

资源简介

名词点击|党的建设
今日名词:党的建设

知识定位:
新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1-
党的建设
|简介
党的建设简称党建。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
-02-
党的建设
|基本要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03-
党的建设
|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联合势力总是凭借其强大的军队和暴力,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同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争夺造成中国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分裂和战争。这种特点,又使革命武装能够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不断积蓄和发展自身的力量,逐步扩大斗争的阵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党从单独地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时起,即以武装斗争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方面的结合,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行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党通过人民战争,一步一步地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先进革命阵地,并依托和发展这个阵地,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打败拥有优势装备、异常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最后赢得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
-04-
党的建设
|途径
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05-
党的建设
|基本经验
(一)关于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思想理论建设对于我们这个有7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所具有的重要性,揭示了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回顾历史,正是靠这一政治优势,才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注重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适时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尤其在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党更加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关于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条经验,反映了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任务这一根本指导原则,揭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革命、建设、改革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60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这个法宝,始终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既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密切结合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党依靠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开创和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开创和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抓住了这一条,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关于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条经验,反映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揭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一历史真理。最近20年世界上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这些主要方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60年来,我们党把这些根本要求贯穿于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代表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执政成就的根本原因。60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要经受住这些考验,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这样做,我们党就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条经验,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践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全体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无往而不胜。
(五)关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治党治国之道,揭示了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从开创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就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革命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特别要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六)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根本方针,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50年5月开始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整风,克服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从1951年到1954年进行的整党,对党员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清理了党员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和消极落后分子。我们党的八大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认真加以实施。从1983年开始,用三年半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整顿,此后还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正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举措,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必须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必须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06-
党的建设
|任务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三)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