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课件28张PPT+教案+3个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预防犯罪(课件28张PPT+教案+3个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预防犯罪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播放红通一号新闻视频
探究与分享1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新知讲解
一、了解罪与罚
我国刑法第265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上述图片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三个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探究与分享2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播放遵纪守法视频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探究与分享3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
附加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二、加强自我防范
【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
播放预防犯罪视频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关键点拨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刑法的作用于内容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什么是刑罚
刑罚的种类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危险的陷阱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练习
1.
国家禁毒委的权威发布显示:当前我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特点;贩毒主体以青少年和农民为主。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严重危害性
B.
普遍约束性
C.
人身危害性
D.
财产危害性
A
拓展提高
议一议
说说校园内有哪些不良行为,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五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
犯罪的特征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红通一号新闻视频
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探究与分享1展示图片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播放遵纪守法视频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探究与分享3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5、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二、加强自我防范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播放预防犯罪视频关键点拨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学生探究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学生讨论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观看
通过展示三个具体犯罪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犯罪有助于学生理解犯罪的概念明确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犯罪的理解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板书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了解罪与罚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预防犯罪
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行为
防患于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