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北宋与辽、西夏并立》选择题1.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http:?/??/?www.21cnjy.com?/??)B.(?http:?/??/?www.21cnjy.com?/??)C.(?http:?/??/?www.21cnjy.com?/??)D.(?http:?/??/?www.21cnjy.com?/??)2.右图中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3.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战争B.南宋与辽的战争C.北宋与辽的战争D.南宋与金的对峙4.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能帮助他准确解释一下A.政府征收的钱物B.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物C.少数民族自己征收的钱物D.北宋政府向辽、夏送的钱物5.有关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下列关于澶渊之盟说法中,错误的是A.北宋兵败求和B.北宋屈辱议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C.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D.有利于宋辽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6.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繁殖),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21cnjy.comA.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使宋辽边境贸易兴旺C.进一步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D.使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21·cn·jy·com7.下列关于北宋与西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北宋攻打西夏屡屡获胜B.宋夏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C.西夏给宋缴纳岁币D.议和后宋夏不发展边界贸易8.文物《西夏铜牛》(见图)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经济高度发展B.多元文化碰撞交融C.民族政权并立对峙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9.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http:?/??/?www.21cnjy.com?)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21教育网A.农牧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权的并立C.民族战争的延续D.对外交往的频繁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一是契丹文字,图二是西夏文字。(?http:?/??/?www.21cnjy.com?/??)材料二: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www.21-cn-jy.com——《辽史·百官志》??(1)材料一中的两种文字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榷杨,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的有固(?http:?/??/?www.21cnjy.com?)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杨一般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和西夏地区,辽和西更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你怎样看待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北宋与辽、西夏并立》选择题1.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http:?/??/?www.21cnjy.com?/??)B.(?http:?/??/?www.21cnjy.com?/??)C.(?http:?/??/?www.21cnjy.com?/??)D.(?http:?/??/?www.21cnjy.com?/??)【答案】C【解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http:?/??/?www.21cnjy.com?)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ABD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右图中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夏政权。北宋初(?http:?/??/?www.21cnjy.com?)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战争B.南宋与辽的战争C.北宋与辽的战争D.南宋与金的对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1004年,(?http:?/??/?www.21cnjy.com?)宋军在澶州城,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北宋与辽的争战。故选C。21教育网4.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能帮助他准确解释一下A.政府征收的钱物B.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物C.少数民族自己征收的钱物D.北宋政府向辽、夏送的钱物【答案】D【解析】依据“岁币”可知,岁币出现在(?http:?/??/?www.21cnjy.com?)北宋时期。岁币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在辽、西夏和北宋并立时期,岁币指的是北宋政府向辽、夏送的钱物。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有关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下列关于澶渊之盟说法中,错误的是A.北宋兵败求和B.北宋屈辱议和21cnjy.comC.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D.有利于宋辽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结合教材可知,宋真宗(?http:?/??/?www.21cnjy.com?)时期,辽军大举进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了辽军。之后,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是: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但是有利于宋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A项北宋兵败求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21·cn·jy·com故答案为A。6.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繁殖),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2·1·c·n·j·yA.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使宋辽边境贸易兴旺C.进一步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D.使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答案】A【解析】1005年1月北宋(?http:?/??/?www.21cnjy.com?)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就是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的表现。A项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是题干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下列关于北宋与西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北宋攻打西夏屡屡获胜B.宋夏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C.西夏给宋缴纳岁币D.议和后宋夏不发展边界贸易【答案】B【解析】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西夏建(?http:?/??/?www.21cnjy.com?)立后,对北宋发动进攻,但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人民处于困苦之中,1044年,宋夏议和,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因此宋夏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说法正确。ACD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宋夏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文物《西夏铜牛》(见图)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经济高度发展B.多元文化碰撞交融C.民族政权并立对峙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B【解析】由文物《西夏铜牛》可知,这反映(?http:?/??/?www.21cnjy.com?)出西夏已受到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宋夏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B项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是题干图片文物《西夏铜牛》反映了时代特征,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故答案为B。9.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北宋与辽(?http:?/??/?www.21cnjy.com?)、西夏的并列考点的理解。本题考查的是积极影响,而第一项是消极影响,可用排除法排除。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第101页小字资料,可以得出第2、3、4项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1-c-n-j-y10.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http:?/??/?www.21cnjy.com?)、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21cnjycomA.农牧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权的并立C.民族战争的延续D.对外交往的频繁【答案】A【解析】由材料“到9世纪(?http:?/??/?www.21cnjy.com?)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可知,这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即农牧文化的交融。A项农牧文化的交融是题干材料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出处:21教育名师】故答案为A。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一是契丹文字,图二是西夏文字。(?http:?/??/?www.21cnjy.com?/??)材料二: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来源:21cnjy.com】——《辽史·百官志》??(1)材料一中的两种文字有什么特点?【答案】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的笔画、结构与汉字相似。【解析】本题考察辽和西夏学习汉文化的相关史实。本题是基础题。材料一中的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的笔画、结构与汉字相似。【版权所有:21教育】(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答案】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它学习和彩内汉族的政治制度,即政治制度的汉化。【解析】材料二中的“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它学习和彩内汉族的政治制度,即政治制度的汉化。(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农牧文化融合程度之深。【解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农牧文化融合程度之深。www.21-cn-jy.com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榷杨,即双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设(?http:?/??/?www.21cnjy.com?)立的有固定场所的贸易机构。在榷杨一般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中原地区的丝织品、粮食、茶叶、药材、瓷器和文化典籍不断地输送到辽和西夏地区,辽和西更人民蓄养的马、牛、骆驼以及毡毯、盐等产品也不断输入内地。(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案】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解析】本题考察北宋与辽、夏(?http:?/??/?www.21cnjy.com?)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榷杨反映了宋与辽夏的边境和平,边境贸易繁荣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www-2-1-cnjy-com(2)你怎样看待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答案】宋辽、宋夏虽然战争不断,(?http:?/??/?www.21cnjy.com?)但是各民族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经济文化颇繁的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各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解析】宋辽、宋夏虽然战争不断,但是各民族(?http:?/??/?www.21cnjy.com?)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经济文化颇繁的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各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原卷版).doc 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