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大气的压强(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和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相关的现象。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差产生的升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所在,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科学。 ???2、通过本节进一步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准备:演示器材:吹风机、水槽、水、漏斗、乒乓球、矿泉水瓶等;分组器材:两张16开的白纸、一张5cm宽,20cm长的白纸条、刻度尺、学生自制机翼模型等。 【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采用“情境引入——实验探究——应用反思——课外拓展”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情境设疑,合作探究”——鉴于科学学科中“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学生分成八个合作学习小组。 目标达成: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归纳的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情境设疑,激发兴趣。 魔术表演: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球不会掉下来。 设计理念:创设激趣、设疑情景,目的是为了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竞赛:谁能把漏斗中的乒乓球吹到天花板上,组内请一位学生参赛,提高兴趣,活跃课堂。 设计理念——创设求异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导入课题。 实验探究,感悟新知:从以上两个现象分析一个共同点,都是空气流速变化了。 一、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样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猜想3: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课桌上提供了器材,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后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用双手将一张纸条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二: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三:向用线吊着的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四:两只相同的杯子口对口,相隔约1厘米,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只杯中放一只乒 乓球,用双手扶稳两只杯子,沿垂直于两杯的轴线的方向,对着两只杯口之间的空隙快速吹一口气,观察现象。 实验五:塑料杯中放一个乒乓球,往杯口平行吹气,看谁能把球吹出来。(采用比赛形式) 实验六:装有水的烧杯中插入一吸管,用另一根吸管对着在水中的吸管上端用力吹气,观察 有无水喷出。 实验七:往自制机翼模型上水平吹气,看机翼的运动情况。 实验八:往点燃的两支蜡烛中间吹气,看火焰变化情况 ——边做边想:分析这些实验的现象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猜想其中的原因?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对以上大量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概括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得出结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多媒体板书。 二、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导语:气体的压强差异会产生这么奇妙的效果,而气体和液体又合称流体。那么液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是否也有相似性质呢 情景导入:1912年,“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的意外相撞事故。 学生活动二: 两个乒乓漂在水面上,让学生用矿泉水瓶向中间喷水,看乒乓球是向两侧分开还是向中间靠拢? 根据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思考两纸船靠拢的原因——进行类比性推理训练能力的培养。 动画情景模拟:航海规则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设计理念:利用动画的好处是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得出结论: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多媒体板书。 学生归纳结论:板书: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设计理念:将教材上的一个实验探究改为多个实验探究,目的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归纳概括,使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关心科技,走进生活 三、探究生活中的流体现象: 你能用今天所学解释学案上的生活现象吗——预设并准备了几个与流体压强知识有关的生活画面和自然现象。 设计理念:一为巩固所学,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流体压强的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 图片情境:火车站站台上要设一条安全线且不允许人进入。 图片情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诗句。 图片情境:鸟的滑翔飞行和倒飞。 图片情境:草原犬鼠如何将自己的巢穴打造成“空调系统”?? ——八个小组讨论后回答,比比哪个小组的解答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说理透彻! 设计理念: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升华能力——培养小组内的交流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 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预设感想:利用多个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物理回归生活,让学生尝试用刚获得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探索实践,走出课堂 图片情景:鼓励学生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制作一个飞机模型,一周以后举行航模比赛,看谁的模型飞的高,飞的时间长——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发展智力。 畅谈收获: 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悟和体会、还想知道那些知识等。 课后练习巩固 【布置作业】 作业本 本节内容是流体力学的基础,是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延伸与拓展。主要由“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两大知识点组成。 流体力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对流体力学现象的理性思维和认识不足,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情景创设与实验探究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所欠缺,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兴趣激发与技巧引导。 ????教学中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学生竞赛,机翼模型展示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能进一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 教法:素材是课堂的灵魂。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一个魔术,情境引入、情景设疑、情境探究、情境观察、情境分析和情境应用等,体现出知识的呈现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创设了可以触摸的学习研究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拓展了思维空间,体现出情景教学的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视频找不到,解释不到位,时间问题等,希望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具体教学中,通过大量分组探究活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应用 有关这一知识的应用我又选择了三个素材: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香蕉球。灰雁倒飞,实际上是利用情景设疑让学生猜想“灰雁怎样才能迅速降低高度摆脱危险?”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又都是对飞机机翼倒置的应用,具有相似性。美丽的曲线──香蕉球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品尝足球运动的魅力和神奇,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欲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