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科技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课题】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的产生【课时】第一课时1、教材分析现代生活与电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因而物理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使学生通过电学知识的学习来提高科学素养。电能的产生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了解电能是怎样产生的。本节着重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池和发电机两种电源,同时强调两者对环境的影响,不要求学生知道电池的化学原理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学情分析学生对常用的电池比较熟悉,但对电池的种类、结构及能量转化了解较少;大部分学生对发电方式有初步了解,但对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不了解。初三的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自己在课下查找一些与发电相关的资料。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不同发电方式存在的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1)通过动手做水果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情况。2、难点了解常见干电池的结构、性能。5、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6、实验器材西红柿铜片锌片导线若干LED灯太阳能电池板手摇式发电机7、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电灯发出明亮的灯光,电视屏幕上展现的绚丽画面,空调给炎热的夏天送来丝丝凉意,这些都与电能有关。电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能的产生吧!请齐读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师)阅读课本157到162页,完成导学案。约5分钟1、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你知道常见的电源有哪些吗?生:电池,发电机2、电池和发电机都是把______________的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电池提供的是________电,供电系统给家庭电路提供的是__________电,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____Hz。3、电池的分类:(1)按照能量转化原理不同对电池进行分类,常见的有__________电池和___________电池。化学电池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的装置。根据所用材料不同,化学电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根据电池是否可充电使用将电池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银锌纽扣电池等,常见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4、观察你搜集到的电池,说明它是什么电池,它的电压是几伏?(学生抢答!)生:1、5、7号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的电压是2V。5、电池结构:阅读图18-3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简要说明它的结构。生: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电解质等师:化学电池由两种称为电极的不同金属组成,两个电极的一部分浸在电解质中。电解质是一种能导电的物质。有些金属如锌和铝比铜和银更活泼,容易失去电子,一般为负极,铜和银则为正极。6、电池的应用:【小组展示】我们现在知道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现在就让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己动手做一做,验证下面的说法是真是假?一会儿请小组代表发言。例子1:手指堵住针管口,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例子2:一端开口的长玻璃管装满水,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槽中,松手后管中液柱不下降。例子3:千疮百孔的瓶子也能装水。例子4:两个吸盘紧紧地压在一起,很难拉开。(师)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可是在360多年前,大部分人并不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于是,当时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先生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做了一个实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请一位同学讲一下实验内容,并请两位同学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生)讲解并展示(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生)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说明了大气压强很大。【讨论解疑】(师)我们能不能把大气压应用于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生1)用吸管喝水。(生2)钢笔吸墨水。(生3)吸盘挂钩、吸盘碗。(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除了以上,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实验中使用的胶头滴管、使用吊瓶输液的原理、活塞式抽水机等等。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输液时,吊瓶上为什么要多插一根管?(输液瓶中的液体受重力流出后,瓶内由于液体的减少而使瓶内气压下降,内外形成压力差,而玻璃瓶的体积不变,里面的液体减少从而气压减小,多插管是为了使外面气体进入补充瓶内的气压。)【反馈总结】1、总结本节课内容2、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而到了外太空却要穿宇航服?(我们人体内部有与外界相同的气压,内外平衡,所以感觉不到。而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压,若不穿宇航服,人体内部的气压就会把人“撑”开。)同学们,科学探索是坎坷的,科学家们为之付出一生,希望大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密更多的未知理论和世界。【作业】1、复习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2、复习液体压强的公式;3、想一想: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板书设计】§8.3空气的“力量”1、大气压强1、定义2、产生原因2、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1、覆杯实验2、马德堡半球实验3、大气压的应用1、输液瓶2、活塞式抽水机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