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天进步人人出彩”---酒泉第八中学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设计酒泉第八中学段国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长度单位形成感性认识,能估测物体的长度;2.知道长度、体积测量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用工具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3.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减小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量筒(杯)测量体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一般的测量方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经常使用到尺子,因此学生对于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并不陌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但是,学生只能说出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进率,而对单位本身还缺乏感性认识,没有将单位具体化,使其成为学生估测的能力。刻度尺和量筒(杯)作为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如何科学正确地使用,学生没有接受过学习和训练,生活中有些测量方法甚至是错误的,而这些“经验”会对科学的测量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地测量方法。三、重点难点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四、教学过程1.出示学习目标。2.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38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长度的符号是什么?长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提出问题:想一想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观察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引出要想准确测量长度必须要使用测量工具---刻度尺。4.长度的测量(1)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让学生观察。(2)活动二:观察图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它的量程是多少?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如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测起。(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①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②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③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④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5.误差教师活动1:利用教学环节4的学生活动3的内容,提出问题:不同的同学所读取的估计值不同,但都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得到一个物体的真实长度吗??学生活动1:通过讨论与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教师总结: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要得到物体的长度就要测量,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就会有差异,因此,误差不能避免。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刻度尺没有放正或物体的一端没有与零刻度线对齐,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误差吗??学生活动2: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然后在班内交流,达成统一意见。学生总结:测量不当产生的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教师活动3:我们在实验中应该避免错误。误差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减小误差,使测量值更加接近真实值。学生活动3: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总结方法。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同学们开拓思路,锻炼思维。?活动小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如下:(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6.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40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体积的符号是什么?(2)体积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体积的工具和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交流总结:①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符号为m3;常用单位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3=103dm3,1dm3=103cm3,1L=1dm3,1mL=1cm3。7.体积的测量:(1)利用刻度尺测规则固体的体积;(2)利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应平放在桌面上;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相平;与凸形液面的顶相平。(3)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活动:学生分组实验,运用排水法测量钩码的体积,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五、当堂检测1.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2)课桌的高度是8;(3)物理课本的宽为185。2.单位换算:(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300km=m;(2)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为5L=cm3。3.读出图1中的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cm。4.如图2放置的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是1.76厘米,它与木块的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值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这是_______避免的。(图2)(图1)六、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布置课后习题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