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开学检测试卷( 2011年8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开学检测试卷( 2011年8月)

资源简介

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2011年8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其中1—15小题每题1分,16—35小题每题2分,共5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B.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C.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D.他们建造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 )
A.创造了象形文字 B.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C.创建了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D.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亲”的官僚制
5.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7.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8.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政治上表现为中央集权制建立并不断加强,下列关于各朝代与其采取的中央集权举措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朝——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B.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并加强监察制度
C.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各有分工,互相牵制
D.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9.隋朝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其中“江南河”连接的水系是( )
A.海河和黄河 B.黄河与淮水 C.长江和钱塘江 D.淮水与长江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使用;②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③地方商人资本雄厚,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④丝绸之路的开辟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11.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B.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等
C.重大事件: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 D.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12.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 D.三大战役
13.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4.在上海世博、在广州亚运,在更多鲜为人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获得感动中国2010年度特别奖的中国志愿者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②热心公益,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就是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④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邓小平说: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这说明( )
A.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B.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一百年不变 D.我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16.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17.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为下列何者?(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18.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
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
19.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0.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21.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 )
①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②汉武帝平准噶尔贵族叛乱;③清政府在该地区实施改土归流;④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2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24.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25.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⑤
26.16世纪前后,欧洲诞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下事例能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有( )
①新兴资产阶级大力宣传人文精神;②“知识就是力量”观点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③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④16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公民的忘我献身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顺利发展。法国公民的优秀表现,主要源于
A.克伦威尔的杰出领导 B.反法同盟的大力支持
C.启蒙思想的积极影响 D.拿破仑的军事胜利
28.1862年洋务派开设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下列关于这个学堂创办初期的场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一些外国教师在学堂授课 B.学堂座落在环境优美的上海黄浦江畔
C.学生入学后一律要剪掉辫子 D.大批科举出身的人纷纷涌入学堂学习
29.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第一次在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B.第一次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C. 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30.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1.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32.郭明义是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公路管理员。他连续20 年先后55 次无偿献血或捐献血小板,累计达6 万毫升;连续16 年帮困助学,累计捐款12 万元。郭明义说:“能够以己之力帮助别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能够使更多的病人及时输入救命的鲜血,能够使更多的贫困儿童露出幸福的微笑。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由此可见,郭明义( )
①有丰富多样的情绪;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尊重生命,关爱他人;④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华盛顿---新加坡---北京: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时光飞逝。一年来,面对这场百年不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一场场会议、一次次努力历历在目: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联合国系列峰会------一直到今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会议,奥巴马到北京与胡锦涛的会唔。很多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国际舞台上的每次重大多边活动中,都有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的身影。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世界各大媒体都盛赞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高度评价中国的主张和举措,期待中国进一步发挥作用。根据材料,回答33—34题:
33.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中国已跻身为世界强国之列;④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4.虽然世界倾听“中国声音”,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下列对“发展中大国”认识正确的有( )
①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④我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35.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
A.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6题18分,37题17分;38题10分,共45分)
36.(本题18分)比较中国、英国发展图,回答问题。
(1)说出A、B时间段中国所处的朝代。英国C、D两个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4分)
(2)宋元时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经过AB两个发展阶段后被列强瓜分、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请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上分析原因。(4分)
(3)英国从一个封建小国经过C、D两个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开始领先中国,这主要是它政治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是什么?(4分)
(4)英国在完成D阶段后,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5)近代英国崛起和近代中国落伍给当前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有哪些启示?(4分)
37.(共17分)掀开2011年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⑴辛亥革命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辛亥革命后,“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6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⑵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6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列举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主要表现。(5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材料二:“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人民收入增长较慢等一系列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要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
(1)“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4分)
(3)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根本对策是什么?并列举在这一政策下的两个具体措施。(4分)
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答题卷
题号 1-35 36 37 38 总分 结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其中1—15小题每题1分,16—35小题每题2分,共5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6题18分,37题17分;38题10分,共45分)
36.⑴




37.⑴


38.⑴


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开学检测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其中1—15小题每题1分,16—35小题每题2分,共5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C B B C A C C C C A C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C D C A B A D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C A D C B D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6题18分,37题17分;38题10分,共45分)
36.(1):明朝 B:清朝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4分)
(2)政治上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政治腐败;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中,只要回答出2方面就可给4分)
(3)体制: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转变;生产方式: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4分)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5)启示:重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积极参与世界交流,改革、完善体制等。(4分)
37.⑴贡献: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分,如答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仍受推崇或答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皆可得2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⑵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向封建正统的儒家学说猛烈开火,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分)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分)
⑶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1分,写出3占即可)
表现: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或答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2分)
38.(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2)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分)
(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两免一补”“农村合作医疗”“免除农业税”… …等。(2分)
PAGE
- 9 -
开学检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