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0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连出手,1个月里3名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4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19日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29日,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张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三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这些省部级高官落马说明了什么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法律是不能违反的,不违法是我们的行为底线。中物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自主学习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是什么?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何区别?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校园欺凌(告示作业)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评判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的作用思考一:几名女生为什么会被法律制裁?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他们实施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损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思考二:几名女生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三:如果要给几名女生的违法行为分类,她们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几种违法行为有何联系和区别?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校园欺凌属于刑事违法违法行为违法类别违反法律承担责任举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欠债不还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扰乱社会治安故意杀人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触犯的法律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判断违法类别的依据包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相同点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最严重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1.晓东因闯红灯被罚款50元,扣6分。2.杭州许国利杀妻碎尸可能被判死刑3.张某在网上发表辱骂李某的的言论被要求赔礼道歉4.朱某捡到高某的高端手机拒绝归还,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5.疫情期间某超市哄抬物价被罚款50万元。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我会判断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名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的,依照其规定。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殴打他人七嘴八舌:说说自己或者身边人曾经做过的违法事铁路上放置障碍物A没有经过B认同同意,将B的视频发布在抖音平台,增加播放量。该女士认为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她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谎报炸弹思考一:你如何看待该女子的做法?思考二:该女子被行政拘留5日带给我们是警示?怎样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课堂小结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怎样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单选1.2018年12月3日,南京铁路公安处南京南火车站派出所对一名强行霸占他人座位、公开辱骂其他乘客、态度蛮横、拒不配合列车工作人员并与周围旅客发生肢体冲突的女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该女子的行为( )①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③没履行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④应承担法律责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巩固提高4D2.近日,山东济宁警方打掉一条在宾馆偷拍房客并出售观看账号的产业链,抓获嫌犯25人。“偷拍房客并出售观看账号”的行为( )①是一种违法行为②要受到刑罚惩罚③侵犯了公民隐私权④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B请你评析:有人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局,难死法院。”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同。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极其危险。分析说明材料一:2018年8月21日,柳州市男子赖某因在微信群中散布了“三门江公园有人被杀”的虚假消息,并配以外地案件现场的一段视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被柳州市鱼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3天。材料二:2018年12月3日上午,被告人韦日柱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等五个罪名,数罪并罚,被广西平南县人民法院依法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五年。(1)赖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的违法行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被告人韦日柱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属于这种行为?(1)赖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依据:赖某散布谣言,扰乱了社会秩序,情节比较轻微,受到行政拘留处罚。(2)被告人韦日柱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pptx 女子谎称飞机有炸弹.mp4 校园欺凌mp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