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二框凝聚法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点拨: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发现某商场起火。——◎商贩乱摆地摊影响交通。——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1)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分别找政府的哪个部门?路灯管理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林业局教育局民政局消防部门城管,交通部门一、法治政府1.政府的作用:①管理社会生活;②提供公共服务2.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3.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4.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5.政府和人民的关系①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自来源于:人民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是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他们不惧“新冠”只是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重大疫情面前有更多的安全感。疫情就是命令,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学与思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即:从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原则角度回答)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车坐、走得了”的低标准要求了,而是开始注重出行品质,逐步向“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海外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对疫情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举措迅速有效,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8月19日受上游强降雨影响,长江、嘉陵江、涪江重庆段陆续迎来洪峰。记者19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共投入警力1.5万余人次,参与抢险救援520余起,疏散劝离民众16.2万余人次,营救被困人员2300余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2020年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2020年度继续增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各地贫困状况、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效等因素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了分配,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县村和巩固脱贫成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支持力度,并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向灾情较重地区给予倾斜。为人民服务履行政府职能彰显为民情怀6.什么是法治政府(内涵)?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7.基本准则:依法行政8、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中南海新华门相关链接拿出“权力清单”理出“责任清单”给出“负面清单”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原则。明确“法定原则必须为”的法治政府原则。明确“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治社会原则。问题:规范政府行政权必须明确哪几项原则?①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原则。②明确“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治政府原则。③明确“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治社会原则。在2014年天津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10如何建设法治政府?9.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政府角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11.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什么意义?对公民: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②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政府:①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②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1.在我国,坚持厉行法治的主体和要求分别是怎样的?二、厉行法治公民学法尊法企业依法经营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全面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全民守法2.如何厉行法治?(1)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P54探究与分享守法就要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2)全体社会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契约意识、规则意识。2、怎样做到厉行法治:(3)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社会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5).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1)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4)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5)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2.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厉行法治(要求)?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4.建设法治中国,青年怎么做?①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②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④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板书设计法治政府厉行法治凝聚法治共识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依法行政重要性、要求、核心、要求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基本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对公民的要求对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要求内涵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朋友圈包罗万象,甲认为朋友圈是公共场所,转发信息前一定要取舍筛选。乙认为朋友圈是“我”的地盘,发表内容是自己的自由。对此,公民应该()①树立权利意识,追求绝对自由②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③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义务统一④增强法治意识,不在网上发表言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课堂练习B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B.政府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C.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D.公民权利必须无条件服从公共权力D课堂练习3、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问责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能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B.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设法治政府D.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C4.某法院举办社区活动,重点宣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建设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这()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求公民学会在恶劣条件下生活要求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