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内容与过程目的研究种子在温度、水、阳光三个条件下发芽情况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水,其余都滴上适量水。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绿豆种子。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植物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分。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蚯蚓的选择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一、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6)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二、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设计对比实验。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盒子、蚯蚓。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蚯蚓喜欢黑暗和湿润的环境。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阳光下的影子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4)观察四种物体木板、铅笔、白纸、橡皮泥在阳光下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是什么样的形状,仔细认真观察并交流。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难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木板、铅笔、白纸、橡皮泥。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光与热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有关系吗1、用镜子将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的区别;2、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出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的区别。3、不能用镜子反射光对着眼睛。重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难点认识到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温度计、镜子、纸。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5、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重点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难点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铝箔纸、温度计。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200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讨论检验标准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在5分钟内温度读一次比较科学,温度计直接插进去读出来。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1)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2)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重点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难点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盒子、支架、温度计、黑色纸、黄色纸、白色纸、塑料瓶、泡沫塑料。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物体深色与阳光垂直更容易使热水器升温快。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1、冷和热的作用。⑴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⑵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⑶有什么现象产生?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2、流水的作用。⑴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⑵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3、植物的作用。⑴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⑵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土壤中有什么内容与过程目的知道土壤的成分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汇报、小结。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土壤标本、水、土壤、放大镜、玻璃杯。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内容与过程目的雨如何影响土壤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模拟实验:下雨。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小组交流、汇报。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难点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水槽、土、废报纸、塑料模、喷水壶。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雨水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有无植物的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土质的不同。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我们的小缆车内容与过程目的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学生实验7、交流汇报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小车、铁垫圈、细绳、回形针。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内容与过程目的橡筋绕的圈数与小车的距离有什么关系。(1)为了在小车轮轴上缠绕橡皮筋,轮轴要与小车的框架有一定距离。请用两根配套的两孔直角铁条,在车框架内的两个孔上安装轮轴支架,并在轴上安装一个车轴套(教具配套部件)。车轴套边上预先做个缺口,用作卡橡皮筋用。如果用的小车没有车轴套装置,轮轴又较细,绕上去的橡皮筋容易打滑,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2)如果用的小车橡皮筋稍稍多缠几圈轮子就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木块来增加摩擦力。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难点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小车、橡皮筋、钩码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相反,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内容与过程目的组装气球小车,研究反冲运动用气球驱动小车1、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实验。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气球、小车、胶带、吸管。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测量力的大小内容与过程目的认识并学习使用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调零(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5、交流汇报。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难点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内容与过程目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一个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这个力就是它受到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授课人陈伟山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年级:五年级(上)时间:20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滑动与滚动内容与过程目的小车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比较一、了解滑动和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运动方式。问:“什么是滑动?什么是滚动?”2、教师出示一辆小车,推动它,问:小车的运动是滑动还是滚动?教师问:如果小车刹车了(教师边说边用夹子夹住小车的四个轮子并推动小车),那小车这样运动是滑动还是滚动??3、揭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概念。4、出示一个人滑动和滚动一个油桶视频,问:看起来哪种运动更省力?怎样能正确知道“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哪个摩擦力大?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让学生讨论哪些条件不变?什么条件要变??2、教师问:在保持轮子的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接触面光滑相同条件下,如何将滚动的车轮变成滑动的车轮??3、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也出示夹子,能否用它控制住车轮?但小车的载重量是否相同?如何做到相同??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给各组弹簧秤和四个砝码。教师允许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提供必要的材料。?5、汇报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难点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授课方式观察法、测量法、授课时间课时一课时实验器材小车、胶带、测力计、钩码、玻璃球、饮料瓶盖。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小结滑动摩擦力很大,滚动的摩擦力比较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