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1.2测量:实验探究的主要环节(1)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3.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长度的测量。 难点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刻度尺 学习用具 刻度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授 1、复习长度的单位 2、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3、讲解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讲故事: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展示多媒体 提问: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提问: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 归纳: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同时教师指出,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 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 观察、感受单位的重要性, 回答单位的换算 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 激发学习的热情。 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 基本素养的养成 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将下列长度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全长6300 ; (2)写字台的长度约119.0 ; (3)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00米2= 厘米2 (2)50分米2= 米2 (3)0.4米3= 厘米3 (4)3.14厘米2= 米2。 3.在计量两地间的距离时,常用公里(千米)做长度单位,我国民间也常用市里(简称里)做长度单位,其间的换算关系是:1公里=2里,那么1里= 米。在海上常用海里作为计量距离的单位,1海里=1852米,那么1海里等于 公里等于 里。现在大部分沿海国家都把距海岸12海里以内的海域看作自己的领海,12海里以外的海 域叫做公海。12海里等于 公里等于 里。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加深体会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回顾、加深理解与记忆 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