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书法的点画之美栾书缶,为春秋中后期的盛酒器,高48.8厘米、口径16.5厘米。器身及盖各有四环钮,钮作斜角云纹。器颈及至肩下及於上腹有铭文5行40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也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虞(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器盖内亦有铭文2行8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由左而右,字皆错金,为栾书子孙祭祀祖先而作,但多年来习称栾书缶。 栾书,又称“栾武子”或“栾伯”,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执政14年,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将中军,卒于公元前573年。秦杜虎符,为铜质,虎形。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甲骨文金文书法艺术欣赏石鼓文大篆李斯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李斯《峄山碑》释文:五帝莫/能禁止小篆特征:劲挺圆融壮如曲铁温婉圆润妙似玉著故又名曰“铁线篆”“玉箸篆” 动动小手:用铁丝(或铜线)扭成小篆动手创作时间。。。。。。因形立意;体正势圆;左不见撇,右不见捺。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横画必平、竖画必直。篆书之美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 2.大小相间。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赋予《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5.笔断意连。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书写注意事项:蚕不二设雁不双飞张迁碑曹全碑隶书由篆书演化而来,变篆书圆转的笔划为方折,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之美欣赏书法作品,点画是最基本的审美元素。《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黄庭坚《论书》说:“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都是对点画书写效果的描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临摹五个字,体会点画线条的提按与藏露变化,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变化,与同学进行交流。草书之美祝允明《云江记》于右任作品狂草章草今草←→张芝草书沈鹏草书《郑文公碑》《张黑女墓志》楷书之美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洛神赋》欧阳询《九成宫》行书之美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比较放纵舒展流动,用笔也兼用楷书的点画和草书的使转。近于草书的称行草;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有牵丝。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晋·王羲之《兰亭序》传说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①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严整飘扬、犀利飞动。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点划不孤立,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③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唐李邕《麓山寺碑》王铎《李贺诗帖》郑燮书法苏轼《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伯远帖》《快雪时晴帖》《鸭头丸帖》明宋克《急就章》怀素《自叙帖》一、笔画省略,结构简便。二、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最具符号化特征。三、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便于快捷书写,便于表达书者情感。欣赏书法作品,点画是最基本的审美元素。《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黄庭坚《论书》说:“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都是对点画书写效果的描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