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八上2.1-2.2大气层与气温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2.1大气层一、知识梳理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D、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赤道厚度。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层,能吸收,对人类起保护作用。考点分类考点一、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1.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B.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主要集中在1000km高度以下C.大气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D.大气层的厚度为5000km,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2.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表示不正确的是()A.B.C.D.3.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m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考点二、大气的分层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气层的存在使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较小②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③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下列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你最认可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C.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层;②为____层;③为____层。(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层。(3)③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分布不均,一般来说,____地区较厚,达17~18km;而____地区较薄,只有约8km。这一层集中了约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________的水汽、固体杂质。(4)③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________(填字母)。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考点三、对流层1.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极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赤道地区大B.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C.对流层适于飞机飞行D.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的一层2.下列关于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B4.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A.①B.②C.③D.④2.2气温一、知识梳理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例天气:;气候:。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气温------即空气的温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里观察;(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二、考点分类考点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并把描述天气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阴转多云B.冬暖夏凉C.晴空万里D.秋高气爽E.和风细雨F.终年高温G.冬雨夏干H.雷电交加2.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暖等大气的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3.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的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下列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某日播报了杭州市的天气预报如下: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天的30℃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18℃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2)上表中这些数据综合表示该日的____(填“天气”或“气候”)。考点二、气温1.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2.有关气温和生物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A.气温和我们人的感觉关系很密切,和水稻等植物的生长关系不大B.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C.气温对动物的生存影响很大,和植物的生长几乎没有关系D.人感觉最舒适的气温也就是对其他动物和植物最适宜的气温3.人们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气象观测的最主要原因是………………()A.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小,更能反映真实的温度B.百叶箱对温度计的保护作用C.便于观察D.防止温度计日晒雨淋4.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A.青蛙冬眠B.小狗呼吸加快C.兔子换毛D.金蝉脱壳5.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进行观测,得到数据整理成表如下:(1)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平均气温值,箱内温度__________,箱外温度__________。(2)根据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结果可知;箱外的平均气温比箱内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说明:百叶箱__,气温变化较大。6.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图)。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实验思考:(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浙教版八上2.1-2.2大气层与气温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2.1大气层一、知识梳理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对流层。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D、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考点分类考点一、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1.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B)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B.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主要集中在1000km高度以下C.大气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D.大气层的厚度为5000km,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2.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表示不正确的是(C)A.B.C.D.3.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m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C)。考点二、大气的分层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C)。①大气层的存在使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较小②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③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下列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你最认可的是(D)。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C.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层;②为____层;③为____层。(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层。(3)③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分布不均,一般来说,____地区较厚,达17~18km;而____地区较薄,只有约8km。这一层集中了约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________的水汽、固体杂质。(4)③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________(填字母)。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3)赤道;两极;四分之三;几乎全部;(4)C考点三、对流层1.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两极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赤道地区大B.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C.对流层适于飞机飞行D.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的一层2.下列关于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D)。①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B)B4.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C )A.①B.②C.③D.④2.2气温一、知识梳理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例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气温------即空气的温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二、考点分类考点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并把描述天气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阴转多云B.冬暖夏凉C.晴空万里D.秋高气爽E.和风细雨F.终年高温G.冬雨夏干H.雷电交加【答案】ACEH2.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暖等大气的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3.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的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下列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B?)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某日播报了杭州市的天气预报如下: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天的30℃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18℃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2)上表中这些数据综合表示该日的____(填“天气”或“气候”)。【答案】(1)午后2时;日出前后;(2)天气考点二、气温1.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2.有关气温和生物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B)A.气温和我们人的感觉关系很密切,和水稻等植物的生长关系不大B.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地增加,这说明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C.气温对动物的生存影响很大,和植物的生长几乎没有关系D.人感觉最舒适的气温也就是对其他动物和植物最适宜的气温3.人们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气象观测的最主要原因是………………(A)A.百叶箱内的气温波动小,更能反映真实的温度B.百叶箱对温度计的保护作用C.便于观察D.防止温度计日晒雨淋4.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D?)A.青蛙冬眠B.小狗呼吸加快C.兔子换毛D.金蝉脱壳5.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红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进行观测,得到数据整理成表如下:(1)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平均气温值,箱内温度__________,箱外温度__________。(2)根据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结果可知;箱外的平均气温比箱内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3)上述实验说明:百叶箱__,气温变化较大。【答案】(1)21.7℃;22.0℃;(2)高;直接受太阳辐射;(3)外实验名称: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6.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图)。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实验思考:(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答案】(1)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2分);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2)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2分);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3)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5分);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八上2.1-2.2大气层与气温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讲义原卷版.docx 浙教版八上2.1-2.2大气层与气温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讲义答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