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从美术史的角度,从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 2.使学生明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意识到人的尊严,敢于面向活跃的现实社会,敢于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打碎教会精神枷锁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拉斐尔·桑蒂 (1483—1520) 14世纪以后,在欧洲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们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他们通过研究、阐述这些人性的美,来抨击教会,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因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何为文艺复兴运动? 板上油彩 77cm×53cm 巴黎卢浮宫藏 体形: 脸部表情: 圣光环: 造型手段: 瘦长 僵硬 赋予神的特质 以线为主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空间抽象,色彩单纯装饰味很强。 分析《蒙娜丽莎》的表现艺术。 与中世纪肖像画对比 中世纪肖像画 《蒙娜丽莎》 人对自身的肯定,对美的赞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凝视、嘴角微微上翘 典雅、恬静的神态 (神秘) 交叠的双手柔嫩、丰满 展示了她的温柔 和身份 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 端庄和稳重 朦胧、灰暗山水画 把景致推向遥远的深处,像笼罩在薄雾里 ,衬托主体。 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 从解剖和生理学上理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逼真传神 脸部表情刻画 手的刻画 构图 背景处理 思考: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中突出中心人物的? 抓叛徒:谁是出卖耶稣的犹大?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达·芬奇 1、圣经的故事: 2、人物的刻画:谁出卖了耶稣?画中有哪些暗指?说说他们的神情。 3、构图技法: 以耶稣为中心,两侧门徒三人一小组,有机结合,疏密交错,富有节奏,打破了呆板的对称格局。耶稣的头部与伸展的双臂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形成画面的核心。 把画中的餐桌与其他景物的透视消失线都集中于画中耶稣的头上,感受耶稣的苦难与恩泽。 犹大侧身离心姿态、手捂钱袋、惊恐、处在阴影中。 象征叛徒阴暗与背叛的心里。 背后投射的光线如同神圣的光环,罩在头上,突出了人物的庄严与神圣。 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歌颂正义 重心 左手 右手 神态 分析动作和神态及动作与神态的矛盾关系: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处理 巨大的雕像 裸体的姿态 视觉效果上的处理 头部 手部 落在左脚 右脚轻轻点地 自然垂下 搭在肩上 放松 眉头紧锁,以警惕的眼光凝视着前方 显得十分严峻 矛盾获得永久的魅力 古典理想的人体美,神化对象,人们视为保卫国家之神,非同寻常的英雄气概。 头部加大,颈部加长 比常人更粗更长 夸张从视觉感受上和空间透视上都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感和宏伟的力度感。 捍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杰出画家、建筑师。这位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画家37岁就离开了人世,拉斐尔在著名画家中是仅次于达芬奇的美男子,20多岁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优雅、秀美、柔和),加之性格温顺,待人谦和,在佛罗伦萨得到了广泛的人缘,人气上很快就超过了早已成名的大师达芬奇和四处碰壁的怪才米开朗基罗。其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像》、《花园中的圣母》、《圣母升天》等作品。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以其洋溢着温情的人性,打动了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 《雅典学院》 《西斯廷圣母》 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人物形象分析 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 虔诚地欢迎 妩媚动人,虔心垂目,侧脸低头 稚气、天真 温柔、美貌 的女性之美 圣母 教皇 圣女 小天使 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古典美的典范! 与中世纪的圣母像对比 问题:母性( )神性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现实主义画风,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在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 。 疯狂派画家,作品以粗旷,豪迈为特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 作品风格秀美、婉约, 广受好评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倡导人的理性;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要求把人从宗教的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意义: 艺术与科学体现着人类情感与智慧 的最高境界,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 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 遍性。 21世纪呼唤着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艺术与科学的互融﹑互动与互补,一定 会为世界带来更加壮丽的人文景观,为 新世界人类生存的提升倾注更富人性的 关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