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学习要点1.什么是法治?/法治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为什么)3.法治的要求?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方针是什么?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么做)课题一选择法治道路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1.什么是法治?/法治的含义?(是什么)交通井然有序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思考:结合图片概括法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①(个人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君主专制近代历史100年变法改制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②(社会角度)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①(个人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社会角度)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什么法?如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什么法?如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课题一描绘法治蓝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12年,党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载入宪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十一届三中全以来,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1997年,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相关链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方针是什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材料一:2018年8月,高铁霸坐男孙某,胡搅蛮缠的视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后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被记入铁路征信体系。材料二:2019年1月,公交车闹女张某,因错过站点,强行要求司机中途停车遭拒后恼羞成怒,将热水泼洒在司机手上,导致车辆发生短时间失控,并造成车上两人轻微受伤。当地警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其刑事拘留。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分析上述违法事件的危害。(自身、他人、社会秩序、法律、中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请就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公民、国家、社会、执法部门、新闻媒体等)(1)①损害自身形象,影响自身发展。②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③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和谐。④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⑤不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有损法律尊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⑦有损城市及国家文明形象等。(2)①公民:应不断提高个人文明素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依法办事。②国家:完善惩治此类行为的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③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④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的氛围。⑤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此类不文明乃至违法行为等。①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①学法、知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③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为建设法治中国积极建言献策。④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材料一:2018年1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李嘉受贿案,对被告人李嘉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对李嘉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材料二:李嘉的判决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量刑过轻,对李嘉的量刑,由于夹杂着官员这特殊身份,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司法不公。相关言论的背后,也暴露出我们一些司法审判的薄弱,缺乏详尽的释法说理,并促使我们对司法公正作更深入的思考。(1)材料体现我国实行什么治国方略?(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才能使这一治国方略落到实处?(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哪些贡献?知识结构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法治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么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的要求1.(2020·鄂州)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有效规范民众的一切民事行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C.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D.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A.《民法典》的诞生,标志我国已经实现了法治《民法典》的诞生,标志我国科学立法,有法可依,但不能标志着已经实现了法治,错误,符合题目要求,A正确。2.(2020·黔西南)我国十三届人大会议审议而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表明()①国家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不容损害②我国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③危害国家安全的反中乱港分子将受到严厉制裁④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再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A.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C.①②③【分析】我国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香港的稳定,这表明国家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不容损害,我国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危害国家安全的反中乱港分子将受到严厉制裁,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④错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故答案为∶C.3.(2020七下·杭州期末)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①宣传法律②知法懂法③信法守法④参与立法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①②③2.(2019九上·锦州期末)截至今年7月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514个、侦办涉黑组织案件652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993个、侦办恶势力犯罪案件3682起,破获刑事案件3.4万起,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向好。(1)材料说明我国正在实施哪一治国方略?(2)我国全面推进这基本方略的总目标是什么?(3)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哪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数字两会:绘制法治中国新蓝图-新闻-中国蓝TV官方网站.mp4 法治: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_好看视频1.mp4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4.1夯实法制基础.pptx